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Skyray 於 2010-05-03 14:56:21



主題: 國際太空站 頭頂上的完美實驗室
作者: Skyray2010-05-03 14:56:21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574191.shtml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574191.shtml)

集六個太空機構、十六個國家之力的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在美國「奮進號」太空梭攜帶關鍵的組件抵達之後,很可能就在今年內完工啟用。這是人類首度在太空建造長期「營運」的據點,進一步探索地球的變化和太空的奧秘,同時提供許多在地球不方便做到的科學實驗基地。

真空無塵 零重力

國際太空站是個「燒錢」的工程,它得集十多個國家之力進行,顯然並不簡單。過去近廿年裡,投注在國際太空站的經費已達千億美元,超過許多國家一年的總預算。

為了方便觀察地球,以及滿足人類對太空的好奇,太空站計畫繼續執行,且從二○○○年起派太空人長駐。

除了是觀察宇宙星體的有利據點,國際太空站所處的真空、零重力、無汙染、無塵、無菌環境,也是科學家夢寐以求進行科學實驗的完美之地,解決太空人只能短暫停留的困擾。

國際太空站是人類第一個跨國的大型太空計畫,但早在卅九年前,蘇聯已獨力完成第一個太空站。

一九六九年七月廿日,美國阿波羅十一號成功登陸月球,太空人阿姆斯壯完成了「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讓蘇聯顏面無光。為了扳回頹勢,蘇聯於一九七一年四月十八日將第一個太空站「禮炮一號」(Salyut I)送上太空,總算掙回了面子。

之後,蘇聯陸續發射「禮炮二號」、「禮炮三號」等太空站,美國則於一九七三年五月十四日首度成功發射太空站「太空實驗室二號」(Skylab I)。

太空站 壽命有限

美蘇不斷發射太空站,展現人類建設太空站日漸成熟的技術,也反映了太空站壽命有限的事實。像美國「太空實驗室一號」,運作六年就墜毀在大氣層中。

隨著蘇聯瓦解,美、俄的關係回溫,太空站計畫邁入攜手合作的新階段。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國際太空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由俄國「質子號火箭」運載進入預定軌道;同年十二月,美國製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升空,並與曙光號連接,國際太空站的組裝就此展開。

今年二月七日,美國太空總署發射「奮進號」太空梭,要把最後階段的「寧靜號」節點艙及其圓頂安裝在國際太空站上,使太空站接近完工階段。



太空生活/便便…吸進馬桶 淋浴…想都別想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574198.shtml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574198.shtml)
太空人從二○○○年開始進駐國際太空站,過去十年中,他們每天都在我們頭頂上遙遠的天空飛來飛去,那裡距離地球三百六十公里遠,脫離了大氣層,處於無重力狀態,生活和你我迥然不同。

先撇開工作不談,太空人的吃喝拉撒睡就是件累人的事。在無重力的狀態下,為了避免食物的液體四處飛竄,只好將食物冷凍或脫水,吃起來當然沒有在地球美味。

擔心液體飛散的問題同樣反映在排尿和洗澡上面。太空人排尿時可站可坐,不論男女都是拿著一個接上長管的漏斗,把尿液集中起來處理,至於洗澡則只是拿個海綿、溼毛巾擦浴,難以享受淋漓的快感。

相較於排尿,排便就比較麻煩一些。為了避免排便時「一飛沖天」,太空人必須將雙腳固定,緊握把手,然後透過風扇產生的氣流,將如廁者的糞便從肛門吸走。

不僅排便時要固定四肢,就連睡覺也不例外。在太空站中,太空人不睡床,而是睡在一個固定在牆上的睡袋,為了保險起見,睡袋也能固定太空人的手臂,防止睡夢中不慎飄走。

太空的無重力環境對太空人的健康具潛在威脅,骨質會因此流失,肌肉也會鬆弛,所以每天都得運動,通常都是靠踩單車強化骨質和肌力。當然,太空人也必須把自己固定在運動器材上,以免中途飄走。

日常生活不容易,工作更辛苦。太空人為了維修、做實驗,必須在太空站內四處「走動」,但雙腿在此根本起不了作用,反而必須藉助牆上扶手幫助自己四處「游移」。

最危險的莫過於在太空站外「太空漫步」維修設備。在無遮蔽的太空環境中工作,太空人要小心被太空廢棄物高速撞擊,也要避免與太空站分離和太空衣破損。太空衣破損會導致太空衣內部的壓力遞減,此時若沒立即進入增壓太空艙,將因缺氧而迅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