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9-03-07 21:56:06



主題: kelper-1658b 行星螺旋軌道
作者: peter2019-03-07 21:56:06


==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first-planet-kepler-finally-confirmed-10-years-later
The first planet Kepler spotted has finally been confirmed 10 years later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825095.htm

当谈到在太阳系外搜寻宜居行星的时候,事情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么简单。直到美国宇航局(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升空服役近十年,科学家们才突然有了大量可以分析的数据。其原理是通过行星掠过恒星时的凌日效应(光度的微弱变化),来初步锁定潜在的目标。可是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有些行星相对比较容易验证、另一些可能要耗费多年 —— 比如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开普勒-1658b    当科学家拿到开普勒等先进望远镜回传的数据时,必须先对它们进行仔细的核实筛选。因为数据中的某些异常,可能会导致系统的误报。而要确认它们的真实性,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近日发表的一篇新博文中,NASA 终于证实了开普勒项目运行早期发现的 Kepler-1658b 行星(名字代号是最近才确认的)。

在没有直视的情况下,凌日法是一种相当简洁高效的系外行星检测手段。结果证明,开普勒-1658b 的存在,比科学家最初的设想要有趣得多。

    通过估算恒星的大小,然后计算当行星在前方经过时恒星变暗的程度,研究人员可以估算出行星本身的大小,而现在认为开普勒-1658b比原先想象的要大得多。

夏威夷大学的 Ashley Chontos 在一份声明中称:“在新分析中,我们借助开普勒数据中观察到的‘恒星声波’来描绘这颗系外行星的样貌,证明其体型是之前设想的三倍大”。

    这意味开普勒-1658b 的尺寸大了三倍,实际上应该是一颗热木星。作为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它比太阳系中的木星,更要接近自己的恒星。

NASA 表示,这颗新确认的系外行星,公转周期仅为 3.85 天。如果站在它的表面看恒星,观感是站在地球上看太阳的 60 倍大。


主題: 回覆: NASA终于证实了 kelper-1658b
作者: peter2022-12-26 10:06:48
Kepler-1658b is Spiraling into Its Host Star, Astronomers Say

https://www.thebrighterside.news/post/alien-planet-found-spiraling-to-its-doom-into-an-aging-star

https://www.sci.news/astronomy/spiraling-kepler-1658b-11487.html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cience/1336251.htm  

科学家们更感兴趣的是这颗系外行星的螺旋式轨道,它正慢慢地转向靠近它的恒星。

他们不确定这颗系外行星究竟何时会螺旋式死亡,但他们确实相信,随着这颗行星的轨道慢慢靠近其老化的恒星,这个时间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到来。

"我们之前已经检测到了系外行星向其恒星吸气的证据,但我们之前从未见过这样一颗围绕进化恒星的行星,"关于这颗螺旋式系外行星的新研究的共同作者Shreyas Vissapragada在一份声明中分享道。科学家们指出,确定一颗系外行星轨道的确切衰变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因为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相当缓慢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除了系外行星的轨道衰减时变暗之外,我们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来衡量这种衰减。不过,如果我们保持关注并跟踪这种衰变,我们往往可以捕捉到关于螺旋状的系外行星的细节,这些行星正在缓慢地走向死亡。

科学家们认为,系外行星轨道的衰减很可能是由行星和其恒星之间的潮汐相互作用造成的。这些相互作用类似于影响我们月球和地球的相互作用。然而,在我们的情况下,潮汐相互作用将月球和地球进一步分开,而不是更接近。

这也不是科学家们发现的唯一的螺旋状系外行星,只是其他的没有像这颗那样围绕着恒星运行,这就是为什么它获得了如此多的关注。也许我们可以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更仔细地观察这些类型的行星,甚至了解更多关于潮汐相互作用方式的原因。


主題: 回覆: kelper-1658b 行星螺旋軌道
作者: peter2022-12-26 12:37:52
https://www.tam.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EF86D8AF23B9A85B&sms=F32C4FF0AC5C2801&s=AA6359A8558348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