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4-11-10 09:41:57



主題: 中国 第二代火星车亮相 + 中国有信心尽早实现火星探测
作者: peter2014-11-10 09:41:57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44551.htm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11月4日—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家参展商同台展示科技成果和制造技术。第二代火星车在工博会的首次亮相,吸引众多目光。火星车由曾经成功研制“玉兔号”月球车的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牵头研制,此次在工博会展出的是1∶1火星车原理样机(见图,本报记者励漪摄)。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4/1109/088dea85f831dcb.jpg)


主題: 回覆: 中国 第二代火星车亮相
作者: 惺芸大濕2014-11-10 15:29:02
真厲害...還沒上去就有二代了 :o


主題: 回覆: 中国 第二代火星车亮相
作者: peter2014-11-10 16:41:18
 話說 美國第一台太空梭也沒上去, 後來就出第 2台

 
WIKI
企業號太空梭(Space Shuttle Enterprise,NASA內部編號OV-101),又譯為進取號,是NASA打造的第一架太空梭。企業號實際上是一個的太空測試平台,沒有引擎等相關部件,也沒有執行太空任務的功能 ...
企業號最初命名為憲法號(Constitution)以紀念美國建國200周年,但後期則以著名的電視連續劇《星艦迷航記》中的企業號星艦(USS Enterprise NCC-1701)命名。值得一提的是聯邦星艦「企業號」是一艘「憲法級」(Constitution class)星艦


Trekker 不知有沒抱怨 ?  OV-101 竟沒有飛上天.



主題: 回覆: 中国 第二代火星车亮相
作者: 惺芸大濕2014-11-10 17:13:45
那是氣動能力驗證機OK~


主題: 回覆: 中国 第二代火星车亮相
作者: peter2014-11-12 22:03:06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45479.htm
通往数亿公里外的火星之路曲折又漫长,中国航天专家已经开始为登陆这颗红色星球做努力。在珠海举行的中国最大规模的航展上,银光闪亮的火星车、伸展着8只腿的着陆器以及“飞翔”空中的火星探测环绕器首次亮相即引来众多关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副院长李忠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火星探测器模型的展出,表明我们现在有较强的信心尽早实现中国人对火星的探测。”

火星是近年来国际太空探测热点。尽管中国官方尚未公布明确的火星探测计划,但曾大力推动探月工程的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透露,中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着陆巡视,在2030年实现火星采样返回。

李忠宝说,中国的火箭运载能力、深空测控能力、探测器自主导航能力以及在火星表面的移动生存能力等已经具备火星探测的条件。

“中国探月工程稳步推进,2017年前后要把月球样品带回地球。但是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我们还没有真正走出地球的范围,还没有走到行星际去。”李忠宝说:“中国作为航天大国,有了火星探测的能力就要及早去实现。开展以火星为代表的深空探测的目的是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追天梦想。”

李忠宝说,中国的探月工程经历了“绕、落、回”三步走,目前已经进入第三期。“火星探测比月球探测难度更大。我们希望能以更节省的手段来达到最优的目的。因此,我们想让火星环绕探测和着陆巡视一次完成。至于从火星返回,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成功的先例,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火星车和着陆器模型是按照1:1的比例制作,环绕器是按照1:3的比例制作。火星车长约2米,它和“玉兔”月球车一样有6个车轮,但个头比“玉兔”更大,因此它应比“玉兔”具有更强的越障能力。

李忠宝说,环绕器将携带火星车和着陆器完成地火转移飞行和近火制动,进入火星轨道后会释放火星车和着陆器。之后环绕器会保留在火星轨道开展科学探测,并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目前的登陆方案是采用降落伞加软支腿实现软着陆。探测器着陆后,火星车将对火星的地质、地形、地貌、大气成分构成等开展探测。它将具有自主导航,自主控制,以及深空探测通信等功能。

他同时指出,探测火星并非易事,中国还面临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最难的就是如何让探测器在上亿公里外的火星上实现软着陆,以及火星车能否适应火星上的恶劣环境,尽可能长时间的工作。这些都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地面模拟试验验证。”

自1960年以来,人类已累计向火星发射了40多枚探测器,其中成功和部分成功19次,成功率约为44%,低于月球探测的成功率。

2011年,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曾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但由于火箭变轨发生意外,未能实现探测。

尽管经历过多次失败,人类对这颗太阳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充满好奇。科学家想探寻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未来能否将火星改造成人类可居住的星球。



主題: 回覆: 中国 第二代火星车亮相 + 中国有信心尽早实现火星探测
作者: TT2014-11-13 00:45:30
OV-101 原始計畫是要大氣內飛行實驗結束後改裝成可以上太空的
但是後來發現改 OV-101 花的錢比改應力測試機 STA-099 還多,所以用 STA-099 改成了 OV-099 挑戰者

所以實際上太空的順序才會變成
1. OV-102 哥倫比亞
2. OV-099 挑戰者
3. OV-103 發現號
4. OV-104 亞特蘭提斯
5. OV-105 奮進號


主題: 回覆: 中国 第二代火星车亮相 + 中国有信心尽早实现火星探测
作者: peter2014-11-13 08:19:55
OV 99 前還有其他機型 嗎? 


主題: 回覆: 中国 第二代火星车亮相 + 中国有信心尽早实现火星探测
作者: TT2014-11-13 13:37:11
可以動的全機... 沒有了...

特殊目的機還蠻多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Orbiter_Vehicle_Designation


主題: 回覆: 中国 第二代火星车亮相 + 中国有信心尽早实现火星探测
作者: peter2014-11-29 15:56:37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50071.htm

计划2020年首次发射。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将包括火星环绕器和火星车登陆等内容。此外,据透露我国的火星任务将采用直接转移方式飞向火星,这意味着火星探测器将搭乘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前往红色星球。此前印度的火星探测器只能携带少数简单科学仪器,这是因为它所搭乘的火箭推力不足,只能通过间接轨道转移方式,利用行星间的“引力弹弓”效应前往火星,印度用于发射这一探测器的火箭与我国“长征3号”推力接近。到目前为止,成功将火星车送上火星表面并进行探测活动的只有美国一个国家。

据《科技日报》27日报道,“国防科工局已决定,将组织实施火星探测工程。目前正在组织队伍。”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在27日开幕的“第五届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中透露。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究员、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在论坛上介绍,我国正积极筹划推动火星探测任务,届时探测器将采取直接转移的方式飞向火星,转移时间大约需要10个月至1年。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火星探测工程有望于2020年实施,初步计划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自主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深空探测技术的跨越。通过环绕器与火星车的独立探测及联合探测,获取火星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数据。

孙泽洲表示,未来我国还将开展木星以及小行星探测。对于这些深空探测活动,常规的化学推进技术已无法适应,需采用更高效的电、太阳能等推进技术。

本届论坛由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国防科技工业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联合举办。栾恩杰在致辞中阐述了试验与测试技术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重要地位。他表示,希望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十三五”规划编制,跟踪相关领域前沿技术,以新一代武器装备、国家重大工程的需求为牵引,推动军工试验与测试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先进的智能测试系统和仪器决定了武器系统的打击精度,必须把握试验与测试技术的发展变化规律,深入开展有关课题研究,提升该领域核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共15位院士、专家围绕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的规划思路、技术、体系等作专题发言。

孙泽洲表示,未来我国还将开展木星以及小行星探测。对于这些深空探测活动,常规的化学推进技术已无法适应,需采用更高效的电、太阳能等推进技术。

本届论坛由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国防科技工业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联合举办。栾恩杰在致辞中阐述了试验与测试技术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重要地位。他表示,希望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十三五”规划编制,跟踪相关领域前沿技术,以新一代武器装备、国家重大工程的需求为牵引,推动军工试验与测试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先进的智能测试系统和仪器决定了武器系统的打击精度,必须把握试验与测试技术的发展变化规律,深入开展有关课题研究,提升该领域核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共15位院士、专家围绕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的规划思路、技术、体系等作专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