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4430) 粒子
====
銀河系被黑洞包圍了? 夸克星有人知道嗎? ..
銀河系被黑洞包圍了
FROM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003
如果銀河系真的是藉由併吞矮星系而逐漸成長茁壯,那麼或許現今的銀河系銀暈外圍區域中,有許多因合併而形成的中型黑洞殘存於此,數量可能多達2000個。這些中型黑洞,或許也可解決部分關於暗物質的問題。
=> 不知道 中子星一直壓縮成
那黑洞能力 中子再壓縮會不會壓縮到變 QUARK ??
=> 中子星內部結構
https://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35&topic=36900.0還真有這說法
夸克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B8%E5%85%8B%E6%98%9F 2011年五月,有物理學家小組提出論文顯示夸克星的基礎物質H雙重子在Lattice QCD下出現強烈存在的證據,
但是使用的方法是計算物理(nf = 2 + 1 Lattice QCD),目前還沒有通過檢驗,日本J-PARC在七月已開始進行驗證。
如果確認為真,將是物理重大的里程碑。
以夸克為基礎的星體在理論模型上至少有三種,「奇異夸克星」、「孤子星」及「玻色星」。
=>奇異夸客團 Strangelet
https://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36899.msg255267#msg255267
「孤子星」(Soliton Star)以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所推出的「非拓樸性孤子」
(Non-topological soliton, NTS)為理論基礎(拓樸性孤子的模型目前有Skyrmion),
主要是以純粹「費米子」具有孤子波性質的「孤子」來組成夸克星,被認為是「暗物質」的最佳候選者。
由於宇宙間有73%以上的物質屬於暗物質或暗能量,
「孤子星」為「暗物質」的最佳候選者,「孤子星模型」則在天體物理學當中形成一大門派,
在宇宙學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解釋了宇宙間觀測到的質量遺失問題。
有些觀點認為,作為黑洞替代方案最佳選擇之一的黑星:「重力真空星」(Gravastar),
其真空極化外殼組成成分因為是透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所產生的,也應該是夸克所組成的,所以「重力真空星」應該也是屬於夸克星的一種類型,
但是「重力真空星」並未推導出其內部實際組成物質,此外「重力真空星」雖無奇點,但是卻有一個類似「事件地平面」的「擬事界」,
星體活動近似於黑洞,使得外部觀測者沒有任何手段來區分「重力真空星」與「黑洞」的差別,要透過觀測來證明其組成物質為夸克,
存在巨大的技術難度,難以提供確切證據說明理論的正確性,因此要說服大部分天體物理學家做此歸類,恐怕還需要更多的理論推導。
「孤子星」及「玻色星」經常被歸類為「暗物質星」,「重力真空星」則傾向於被歸類於「暗能量星」,
由於人類離真正意義的宇宙航行能力相距甚遠,無法實際近距離觀測「暗物質星」,短期內的未來,「孤子星」、「玻色星」及「黑星」無法驗證推論是否正確。
=> 黑洞替代方案最佳選擇之一的黑星 ..
所以還是有科學家認為黑洞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