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來解釋一下...簡單說,一個物鏡是由光線進入成像.以折射的方式成像就是折射望遠鏡.這種折射鏡有兩個問題.1個是色差.另一個是周邊的球面像差問題...這些問題會造成成像品質的劣化...我們不談利用低色散等高價位的方式解決...我們說一下不用錢的方式....
縮小望遠鏡的光圈!這個光圈粉簡單.放在哪?就放在物鏡的後面貼近物鏡就成了...怎模做?找一個硬紙板塗黑...剪一個小洞.多大的洞?例如6公分焦距30公分的折射鏡.其光學光圈是F5.也可說是焦比.攝影上稱為光圈...焦比.光圈都是一樣的東西...那讓望遠鏡的焦比(光圈)變成F8.那口徑就是8=30公分焦距/X口徑.那X就是3.7公分.把小洞直徑減成3.7公分,放在物鏡後面.就讓望遠鏡變成F8的焦比了...如此,6公分的物鏡周邊光線因被小洞遮到進不去.僅讓3.7公分的直徑的光線進入...這樣的創舉就讓周邊的雜光阻擋粉多,接著讓接近鏡中央的光線進入...這造成光線進入物鏡所造成球面像差也降低了粉多,球面物鏡的像差 也包含了色差的降低...
我要強調的是,這樣物鏡所產生的球面像差,色差等都還是存在的(沒變!)...光圈的增加僅是讓周邊光線被阻擋住了.所以周邊所造成的大部份像差不見了...越接近中央物鏡的光像成像則是越好.球面物鏡的中央成像是所有鏡面成像最好的部份保留住了...這樣好像粉完美.但是光線進入減少,表示亮度也下降了...所以光圈越增加,影像越好.但越暗....所以要取得平衡的話,F8是個不錯的數字...
所以技安兄,如果反射鏡是標準球面鏡.那可以縮小光圈.再用目鏡看行星...如果口徑夠大,可以看到越接近沒有球面像差的高素質行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