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Skyray 於 2010-11-05 23:14:07



主題: 太空探索/史匹哲在行星狀星雲中發現大量球碳
作者: Skyray2010-11-05 23:14:07
http://www.nownews.com/2010/11/05/334-2661478.htm (http://www.nownews.com/2010/11/05/334-2661478.htm)


西班牙卡納利天文物理研究所(Instituto de Astrofísica de Canarias)Anibal García-Hernández等人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Kris Sellgren等人,分別利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在銀河系3顆瀕死的恆星周圍發現巴克球(buckyball)—中空的球碳,而且還在另一個鄰近星系中的瀕死恆星旁也發現球碳的蹤跡,而且這些球碳的總質量相當於15顆月球那麼多!

這些如巴克球玩具般的球碳,又稱為「富勒烯(fullerene)」,是由60個碳原子所組成的分子,在25年前於地球實驗室中發現,可以應用在超導物質、光學元件、醫藥、淨水、軍事裝甲等,用途非常廣。但一直到史匹哲的觀測才首度證實太空中有其存在。剛發現時,天文學家並不確定這是個特殊環境的產物,還是普遍存於太空各處。

最新的這個史匹哲發現,確認了球碳也存在於其他環境中,比原來所想的還豐富且普遍。這個發現很可能與生命化學有關,因為球碳就像是中空的鑽石一樣,是非常穩定的分子,很難被破壞;科學家曾在隕石中發現內含外星氣體的球碳,因此認為或許球碳就像籠子一樣,將其他分子和原子攜帶到地球上來,成為地球生命起源的契機。

García-Hernández等人在銀河系3顆瀕死恆星周圍的行星狀星雲(planetary nebulae,PN)中發現球碳蹤跡,與史匹哲第一個發現有球碳蹤跡的環境相同。他們的研究顯示這些含球碳的PN含有非常豐富的氫氣,然而這和數十年前在實驗室中找到球碳的研究者認為球碳生成環境應無氫氣的想法相反;當時研究者認為氫會「污染」碳原子,從而形成鏈狀的碳氫化合物分子結構,而不是由純碳組成的球形結構。

除了銀河系中的這3個PN之外,García-Hernández等人還在銀河系以外的小麥哲倫星系(Small Magellanic Cloud,SMC)裡的一個PN中發現球碳的蹤跡。這讓García-Hernández等人相當興奮,因為銀河系中的PN往往無法得知正確距離,但SMC的距離卻是相當確定的,天文學家可從距離來計算球碳的含量。最後得出這個SMC的PN中大約含有15倍月球質量的球碳,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5這麼多。

Sellgren等人的研究則顯示球碳出現於星際間,但離年輕的系外行星系統不遠。因此球碳可能是在行星狀星雲中形成,也可能在恆星之間形成。由於這些年輕的系外行星系統中還正在成形階段,彗星四竄,這可能是造成太空中和隕石中都有球碳的主要原因。(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