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7-06-20 10:15:40



主題: KELPER200多顆新系外行星 10颗潜在的類地行星+ KOI-7711
作者: peter2017-06-20 10:15:40
NASA开普勒望远镜发现200多颗新的候选行星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624083.htm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624093.htm
(http://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17/0620/eb37a50f470cf74.jpg)
其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经在太阳系外发现了新的219颗候选行星,其中10颗为类地行星,
这些处于恒星适居区的系外多岩行星还有待证实。这些调查结果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其主要被用来寻找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
在这10颗类地行星中, KOI-7711特别值得注意。 KOI-7711与地球大小类似,围绕着一颗类太阳的恒星运转,算得上是地球的“表亲”。“KOI”代表“开普勒天体”。开普勒项目研究员Susan Mullally表示,“目前我们对这颗行星了解的太少了。 现在说KOI-7711真的是一颗具有与地球类似大气层和液态水的地球‘双胞胎’还为时过早。 ”

NASA表示,最新的开普勒候选行星名单是使用最复杂的分析方法创建的。 到目前为止,NASA已经使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定了4000多颗候选行星,包括50颗处在适居带(Goldilocks)的类地行星。去年7月,NASA宣布开普勒望远镜在K2任务期间已经发现了超过100颗系外行星。

开普勒K2任务的最后一个大团队于2016年7月份发布,宣布有超过100个新的外行星。到目前为止,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已经使用开普勒在他们的星星“Goldilocks地带”中识别了大约50个地球大小的行星,那里不太热,而不是太冷。


截至目前,“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共发现了4034颗候选行星,其中2335颗为系外行星。另外有50颗行星被认为是类地行星,其中30颗已被验证。“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使用太空光度计,在绕行太阳的轨道上,观测10万颗恒星的光度,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主題: 回覆: KELPER 200多顆新系外行星 10颗潜在的類地行星+ KOI-7711
作者: peter2017-06-20 10:16:20
https://www.scoopnest.com/s/KOI-7711/

 KOI-7711, for example, has an orbital period of 303 days.

https://www.theweathernetwork.com/news/articles/keplers-newest-exoplanets-may-include-a-near-twin-of-earth/83321
 




主題: 回覆: KELPER200多顆新系外行星 10颗潜在的類地行星+ KOI-7711
作者: peter2017-06-21 08:00:30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36116/nasa-announces-10-thats-right-10-new-planets-stars-habitable-zone/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36116/nasa-announces-10-thats-right-10-new-planets-stars-habitable-zone/)


主題: 回覆: KELPER200多顆新系外行星 10颗潜在的類地行星+ KOI-7711
作者: peter2017-06-21 13:45:16
http://www.storm.mg/article/286129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219顆疑似系外行星,其中有10顆是處於行星系內適居帶的類地球行星,區域內容許液態水存在於行星表面,行星大小和溫度都與地球類似,適合孕育生命,此發現是人類尋找其他可居住星球的重要關鍵。NASA科學家佩雷斯表示,這10顆類地行星可能存在其他生命體。

適居帶(habitable zone)行星是指與恒星距離適中、液態水可以存在的行星。而新發現的10顆疑似類地行星,就為於宜居帶,大小與地球相仿,可能由岩石構成,表面不會太冷或太熱,因此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NASA的克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於2009年3月發射升空,至今發現的太陽系外候選行星已達到4034顆,其中2335顆已被確認為真正的行星。在這些星球中,大約50顆被認為是類似地球大小的宜居帶行星,其中超過30顆已獲得確認。

克卜勒計畫科學家佩雷斯(Mario Perez)表示,此次的發現或許解答了人類對宇宙的ㄧ個長久的疑問─究竟我們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體?答案是「我們可能不孤單」。4年來的數據顯示了類似地球的行星並不罕見,其他星球和星系擁有生命體的可能性再度提高。


研究人員也發現,絕大多數太陽系外行星可歸為兩類:一種是類似地球的岩石行星,直徑可達地球的1.75倍;另一種是氣態行星,直徑是地球的2到3.5倍,比海王星略小一些。(NASA)

研究人員也發現,絕大多數太陽系外行星可歸為兩類:一種是類似地球的岩石行星,直徑可達地球的1.75倍,科學家暱稱為「大地球」(super-Earths);另一種是氣態行星,直徑是地球的2到3.5倍,比海王星略小一些,因此被叫做「小海王星」(mini-Neptunes)。

負責分析克卜勒計畫數據的科學家富爾頓(Benjamin Fulton)表示,這項發現就像是生物學家以為是相同品種的動物,實際上卻是兩個不同的品種。富爾頓還說,「大地球」和「小海王星」這兩類在太陽系外最常見的行星卻沒有出現在太陽系中,這點也相當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