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6-03-16 16:05:56



主題: 各國探索火星項目比較
作者: peter2016-03-16 16:05:56
各國探索火星項目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84069.htm

美國
美國的火星任務成功率超過70%,居全球第一,迄今已成功發射了10多顆火星探測器。
美國贏在了起跑線上—世界上第一顆成功飛臨火星的探測器就是美國航天局發射的。1965年7月,美國“水手4號”探測器首次飛掠火星,向地球傳回火星特寫圖片。對於未來的計畫,美國宇航局雄心勃勃:他們想在本世紀30年代把人類送上火星。美國NASA正在積極準備。在地面上,六名科學家進入夏威夷一個“居住艙”他們將用一年時間體驗與世隔絕的火星生活。而在太空中,宇航員則種起了蔬菜,研究人類在前往火星的旅途中如何自給自足。
俄羅斯路途坎坷

俄羅斯
與美國相比,俄羅斯的火星探索之路顯得坎坷許多。在前蘇聯(含俄羅斯)已經發射的10餘顆火星探測器中,基本成功的只有數顆整體成功率不足18%。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隨後又接連發射了數顆,但大部分遭遇了失敗。1971年,前蘇聯發射了“火星3號”,它的著陸器成為首個在火星表面著陸的探測器。但不幸的是,這一著陸器遭遇沙塵暴,與地球失去了聯繫。在此之後,前蘇聯先後發射了十多個火星探測器,但成功率很低。近年來,俄羅斯的火星計畫一度曾陷入停滯。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1月,俄羅斯運載火箭搭載著俄“福布斯-土壤”探測器發射升空,但沒能成功入軌。中國的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因搭載在其內部,也不幸失敗。因為發射成功率低,火星被稱為“航天器的墓地”,俄羅斯可謂“深解其中味”。儘管如此,俄羅斯對火星探索的熱情不減,並開始與其他國家合作。2016年3月14日,俄羅斯航太署與歐洲航天局聯合研製的火星“微量氣體軌道器”升空,這是“ExoMars”火星生命探索任務之一,為2018年俄歐合作發射的火星登陸車做準備。

歐洲 ESA
歐洲對於火星的探測起步較晚。2004年,歐洲航天局“火星快車”在火星南極發現了冰凍水,這是人類首次在火星表面發現水。歐洲航天局計畫2020年起利用3D列印技術在月球建造供人類居住的基地,最終目的是“推進人類登陸火星”。
歐洲民間對火星之旅也興致勃勃。2013年,荷蘭非營利組織推出了“火星一號”計畫,準備海選數名地球人前往火星,成為首批移民。然而,此舉被部分專家批評為“荒謬的商業真人秀”。



印度低成本完成任務
印度則低成本實現了火星探測任務。2014年9月,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這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也是亞洲首個依靠自主研發實現火星探測的國家。並且,印度這次任務的成本只有45億盧比,約合4.52億元人民幣,僅相當於一架大型客機的造價。2016年2月,印度與阿聯酋簽署協定,將為其發射中東國家的首顆火星探測器。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加入到火星探測的佇列中,人類的太空探索之路也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