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6-02-17 13:38:03



主題: 太陽系可能曾經歷同類相食的殘酷歷史
作者: peter2016-02-17 13:38:03
太陽系可能曾經歷同類相食的殘酷歷史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474

(http://tamweb.tam.gov.tw/v3/tw/item_img/2016_1st/108376_web.jpg)
恆星是從一團旋轉中的星際氣體塵埃雲中經重力收縮而誕生的。在落入恆星而成為恆星的一部分之前,絕大部分的氣體塵埃雲物質會因角動量守恆之故而環繞在恆星周圍,形成一個拱星盤(circumstellar disk)。而後物質慢慢地由拱星盤傳遞至恆星上,恆星質量逐漸增長。不過,有最新研究指出:恆星累積物質的過程可能並不穩定,如同以前曾有天文學家推測過的,是藉由一系列劇烈事件成長,而這些劇烈事件往往會讓這顆恆星的亮度陡然增加。位在獵戶座方向的獵戶座FU星(FU Orionis)這顆年輕恆星便是這類原型範例,其亮度可在1年內增加250倍之多,而且這樣的亮度持續了整整一世紀仍不墜。

  其中一個解釋這樣亮度陡增的機制的理論,是10年前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Vienna University)Eduard Vorobyov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Shantanu Basu所提出。他們認為:恆星之所以會陡然增亮,是因為年輕恆星周圍龐大的氣體盤因重力不穩定而分裂,這些濃厚的氣體團塊後來邊繞恆星公轉邊落往恆星表面;就像將木料丟進壁爐裡一樣,這些氣體團塊的堆壘等於為恆星新添了燃料,它們所釋出的多餘能量能讓年輕恆星增亮數百至數千倍。在每次氣體團塊堆壘至恆星表面的時候,恆星約每10天會消耗一個地球質量的物質來轉換成能量。在此之後,年輕恆星會再等待數千年,直到另一次氣體盤分裂、旋近與堆壘的事件發生。

  Vorobyov形容這樣的過程為「天文尺度的同類相食(cannibalism on astronomical scales)」。這些氣體團塊假以時日能形成木星這樣的巨行星,但現在卻被母恆星當作營養補給品給吞噬殆盡,有點類似希臘神話中,第一代泰坦巨人的頭領克羅諾斯(Cronus)吃掉他除了宙斯的新生兒女一樣(不過最終克羅諾斯被宙斯消滅並取代了)



食人族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