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Skyray 於 2010-08-27 04:43:41



主題: 10年後用來看星星的~就是它
作者: Skyray2010-08-27 04:43:41
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http://tamweb.tam.gov.tw/bew/TW/content.asp?mtype=c2&idx=250 (http://tamweb.tam.gov.tw/bew/TW/content.asp?mtype=c2&idx=250)


宇宙,充滿無止盡的新鮮事,等待人類探索。然而,時間,人力和資源都有限,到底天文學家怎樣可以一下子就搞定,要如何研究一個無窮大的主題?在美國,天文學家用「十年一聚,十年一評」的方式來推薦哪些計畫應獲得優先執行。從上週公佈的本屆十年評鑑的結論,大致可以描繪得出,未來10年,美國天文學家最想看到的是什麼。圖說:LSST:大型全景巡天望遠鏡計劃在美國國科會「十年一評」推荐榜上大受好評,圖片所有: LSST Corporation / NOAO

  委員會從數百件提案中劃分三大主要類別: 「探索宇宙誕生時期」、「人類可居住的新世界」、以及「宇宙物理學」(這也就是回答:「宇宙到底由什麼物質構成?」)。接下來作法是,把較高的推荐評等,給予那些能適切回應以上三大類議題,且可行性較佳的科學提案。

  在評鑑名單上,名次最高的科學計畫是”WFIRST”「廣角紅外勘測太空望遠鏡」,這項計畫因命中三大命題中的兩項而雀屏中選-它既能探索暗物質特性(宇宙物理學),又可以偵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人類可居住的新世界)。

  在地面型望遠鏡計畫當中,LSST:「大型全景巡天望遠鏡計劃」吸引了許多注意。這座口徑達8.4米的巡天望遠鏡, 未來可對各種科學計畫都有很大幫助,像史隆數位巡天計劃一樣,它的資料是對所有人公開的。將資料的製作和分送完全向普羅大眾公開分享的這種作法,稍早已經完全顛覆天文學家註定必須和望遠鏡一對一綁在一起,共度許多漫漫長夜的定型觀念;研究人員只需要從公開資料站上擷取資料,進行分析,在自己的電腦上就可以進行天文研究。

  其次,也在推荐榜單上的是一些相當具有生產力的中小型計畫,包括:WMAP, 威爾金森微波異向性探測器,可測量宇宙參數;WISE,廣角紅外巡天計畫,可探測接近地球的隕石流星,或捕捉新生恆星壯觀影像等。具有「百變金剛」特色的這類天文觀測設備,受青睞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快速」和「全面」-能夠迅速回應多樣性的、任何科學研究的需求。

  由於本次收到的許多地面型天文觀測科學提案都非常有趣,評審團也不吝於給予它們一些良好評價,未來十年內,這類地面型計畫有不少可能獲得資金挹注,譬如HERA計畫,將會四處探訪宇宙形成初期的氫原子,以便獲知恆星如何成形,NanoGRAV,則鎖定脈衝星做觀測,監聽是否有重力波的動靜。

  還有其他也在推荐名單上,但因技術成熟度要求較高,或者需要多國國際合作等等之類原因,影響其可行性,而排名較後段的有:LISA:這是一個在太空中,針對探測重力波所設計的實驗計畫;GSMT,是一個在X光波段工作,巨大型分段鏡面望遠鏡(giant segmented mirror telescope),以及,為偵測撞擊地球大氣層的高能宇宙微波而設計的一些望遠鏡。和X光波段相關的計畫,目前似乎一律卡在瓶頸中,檯面上幾乎看不見任何新提案。

  本次的十年評鑑也有一些引人省思的臨時動議,例如,有呼籲為下一代天文學家規劃較好的生涯計劃的聲音開始出現,原因是,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和終身職的教職數量似乎不成比例,前者太多。然而,現階段仍無具體的計劃或建議,未來數年,這種情況將很難有改變。

  新一代電波望遠鏡,SKA(平方公里陣列),幾乎完全被本屆評審團排除在外。委員會似乎並不認為SKA未來10年在技術上將夠成熟。至於執行SKA計劃的國際團隊對委員會的這個觀點又將有何回應,這是有趣的一件事,且拭目以待。(Lauren譯)

資料來源:中研院天文網,2010.08.23, K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