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7-08-07 19:17:33



主題: 藍色雙微行星入侵現今古柏帶 ,暗示早期海王星溫和外移
作者: peter2017-08-07 19:17:33
藍色雙微行星入侵現今古柏帶 ,暗示早期海王星溫和外移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700

撰文:陳英同(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相關研究 All planetesimals born near the Kuiper belt formed as binaries 2017年4月4日刊於 Nature Astronomy,是該論文共同作者之一)

太陽系以前到底經歷了什麼?

  研究太陽系就像考古學一樣,要根據現有的資訊,來推論過去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天文學家一直想知道: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是如何移動到現在的軌道?在這段時間內又發生了什麼事?這段失落的歷史,不僅與太陽系的生命形成環境有關,也能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太陽系類似的系統。

「外太陽系起源巡天」與「外太陽系天體起源顏色巡天」

  「外太陽系天體起源顏色巡天」(Colours of Outer Solar Systems Origins Survey,簡稱ColOSSOS)是由英國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的Wesley Fraser領軍,團隊中還包含了來自加拿大、美國、法國及臺灣的天文學家,這是一項結合「外太陽系起源巡天」(Outer Solar Systems Origins Survey,簡稱OSSOS)計畫所發現天體的大型國際合作計畫。研究團隊四月初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發表這項有關太陽系演化的重大研究成果。

  天文學家相信,古柏帶(Kuiper belt)是在太陽系演化過程中所留來下的原始小行星帶,由結冰的原始行星盤物質所組成。研究團隊發現有好幾個古柏帶雙微行星表面呈現藍色──這與一般偏紅色的古柏帶天體非常不同。一般推論,藍色雙微行星應該是從離太陽較近的位置移到現今古柏帶處,這個遷移過程大概發生在距今數十億年前,且改變了所有類木行星的軌道。

  這就有趣了──藍色雙微行星到底是在哪裡形成的?這樣的遷移過程暗示了怎麼樣的太陽系演化過程?

藍色雙微行星入侵現今古柏帶

  團隊成員結合觀測與理論模型發現,如果這些藍色雙微行星一開始在38到44天文單位(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1億5000萬公里)形成,並歷經一個「溫和」的海王星外移過程,就能夠存活並到達目前觀測到的位置(42至48天文單位)。這個結果剛好與之前許多動力學的研究吻合!

  這項計劃的困難度非常的高--需要同時協調八米的雙子星望遠鏡(Gemini telescope)與四米的加法夏望遠鏡(Canada-French-Hawaii Telescope)進行觀測。就像兩人三腳的比賽一樣,兩台望遠鏡必須要在同時做出相同的操作,觀測同一個天體,如此才算一個成功的觀測,才能消除許多觀測上的誤差。

  這項研究結果對我們了解太陽系的演化,只是個開端,仍然有許多未解的問題。天文學家相信,將來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天體,再加上先進的觀測設備與技術,不久之後,我們一定能更清楚了解太陽系的演化過程。

原始論文請參考: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17-0088  (本文作者陳英同為中研院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論文共同作者之一)

資料來源:http://www.qub.ac.uk/Connect/News/Allnews/QueensexpertdiscoversNeptunesjourneyduringearlyplanetformationwassmoothandca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