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Ted Lin 於 2012-02-09 10:26:35



主題: 最遠與古老超新星
作者: Ted Lin2012-02-09 10:26:35
 發現迄今最遠、最古老的超新星

一組由以色列、日本和美國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日本位在夏威夷的昴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進行迄今最大的超新星巡天工作,希望在距今100億年前的早期宇宙中,探知超新星爆發的頻率。

(http://pansci.tw/wp-content/uploads/2011/10/20111005Subaru_supernova.jpg)

超新星已經成為天文物理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他們是天然的元素工廠,基本上,元素週期表中比氧還重的元素,幾乎都是經由超新星爆炸之前或爆炸當時的核融合反應過程產生的,然後拋擲到太空中,成為下一代恆星、或甚至像地球這樣的行星製作的材料,我們人體中骨骼中的鈣或血液中的鐵也都是超新星的產物。因此,若能瞭解超新星發生頻率隨時間改變的狀況,就能建立從大霹靂時製造的氫與氦元素開始直到今日為止的元素製造史。

雖然這些超新星都很亮,不過要在這麼遙遠的距離搜尋超新星,意味著這些超新星看起來非常昏暗而難以偵察。為了克服這個困難,這個團隊採用口徑8.2米、集光力很強的昴望遠鏡,加上視野比較廣的主焦點相機(Suprime-Cam),累積數晚的曝光時間,共取得4幅影像,完成所謂的「昴深空影像(Subaru Deep Field)」。昴深空影像涵蓋範圍約相當于滿月面積,每幅影像中都在超過150,000個星系中找到約40顆超新星。總計在這些資料中共發現約150個超新星,其中約有10個是目前已知最遠、最古老的超新星。

經分析後,顯示在約100億年前的年輕宇宙中,這些所謂的「熱核反應型(thermonuclear)」超新星發生的頻率是現今宇宙的5倍以上。熱核反應型超新星就是大家熟知的Ia型超新星,是現今宇宙鐵元素的最主要來源,此外,也因它們具有標準燭光的性質而成為天文學家測量遙遠天體的利器,並因此讓藉Ia型超新星而發現宇宙加速膨脹、宇宙中可能存有暗能量的天文學家獲得201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不過,科學家對於熱核反應型超新星本身性質瞭解不多,對其爆炸之前的狀態或所處的恆星系統等,爭議頗多。因此,這個團隊認為或許可藉由分析超新星隨時間分佈的狀態,找到或許可解決此爭端的重要線索。

研究結果,這些天文學家認為Ia型超新星比較偏向是由白矮星雙星合併而引發的;如果這個研究結果為真,那麼Ia型超新星將失去作為標準燭光的資格,整個現代宇宙論又將改寫。不過,這個結論還不是十分確定,他們計畫在未來昴望遠鏡裝設更新一代的超主焦點相機(Hyper Suprime-Cam)後,能蒐集更多資料、找到更清楚的證據來證明他們個觀點。

相關論文發表在2011年10月發行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中。

資料來源:The Most Distant and Ancient Supernovae in the Young Universe


主題: 回覆: 最遠與古老超新星
作者: peter2013-04-06 09:31:19
又發現更遠

新華網華盛頓4月4日電(記者 林小春 任海軍)美國航天局4日說,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最遙遠的超新星,這一發現將有助于認識早期宇宙。  這顆被命名為UDS10Wil的超新星,爆發于100多億年前。換言之,這顆天體爆炸時發出的光線用了100多億年才抵達地球。UDS10Wil屬于Ia型超新星,這類超新星亮度基本恒定,因此在天文學上被用于計算宇宙膨脹的速度。 研究負責人、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天文學家戴維‧瓊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個新的距離記錄持有者為認識早期宇宙打開了一扇窗戶,為研究恒星爆炸提供了重要新見解。”  美國航天局說,盡管UDS10Wil只比此前發現的最遠超新星遠4%,但從爆發時間上,它卻要早約3.5億年。  有關研究成果將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hubble/science/sn-wilson.html
http://scitechdaily.com/hubble-views-supernova-that-exploded-over-10-billion-years-ago/

(http://scitechdaily.com/images/Supernova-UDS10Wil-in-the-CANDELS-Ultra-Deep-Surve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