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Skyray 於 2011-05-06 03:28:58



主題: 各種波長下的仙女座星系
作者: Skyray2011-05-06 03:28:58
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http://tamweb.tam.gov.tw/bew/TW/content.asp?mtype=c2&idx=502 (http://tamweb.tam.gov.tw/bew/TW/content.asp?mtype=c2&idx=502)
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8sXOQq8bCjY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8sXOQq8bCjY)



 天文學家利用在各種波段下工作的太空望遠鏡拍攝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M31),其中絕大部分波長雖然都是人的眼睛看不見的光,但卻能呈現了這個星系的不同特性。

一般地面光學望遠鏡和人類的眼睛觀察的波段是所謂的「可見光(visible light)」,可見光波段下的仙女座星系,主要呈現的是其中的各類恆星。然而可見光只佔整個電磁波譜中很小的部分。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各式太空望遠鏡所使用的大都是可見光以外的波段。

  普朗克衛星(Planck)以微波(microwave)為主,可顯現低溫灰塵的粒子,溫度僅有絕對溫度數十度而已。

  當溫度愈高,灰塵發出輻射的波長愈短;赫歇爾太空望遠鏡(Herschel)以紅外波段(infrared,IR)就可以觀察到這些溫度稍高的塵埃,而這些地方可能是新生恆星能誕生之處,所以可藉以呈現仙女座星系的旋臂形狀。

  XMM-Newton太空望遠鏡主要是以紫外光(ultraviolet,UV)和X射線(X-ray)波段進行觀測,比可見光短很多。這可呈現較老的恆星,其中有許多老恆星已經瀕臨生命終點,有些甚至已經爆發,所發出的衝擊波橫掃太空。XMM-牛頓從2002年開始長期監測仙女座星系核心,結果在其中找到許多變星,其中有些變星是像新星(nova)這樣變化比較激烈的激變星。

  極大質量恆星(extremely massive stars)也會發出大量紫外光,這些恆星通常都會英年早逝,無法活得太久,通常在它們誕生之後數千萬年左右,核心的核燃料用盡後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炸而消逝。由於塵埃會吸收紫外輻射,然後再向外發出輻射時卻是紅外輻射,所以紫外光通常是呈現仙女座中幾乎沒有塵埃的區域。

  將上述所有波段的觀測結果予以綜合後,就可以看到不同顏色的仙女座星系,天文學家便可據此研究恆星的生命循環。

  您也可參考Chromoscope網站,觀看不同波段下的天空。

資料來源:2011.04.27, KLC

http://www.esa.int/esaCP/SEM5IUYGRMG_index_0.html,
http://www.universetoday.com/85197/the-many-colors-and-wavelengths-of-the-andromeda-gala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