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活動公告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哈伯望遠鏡在大麥哲倫星雲的蜘蛛星雲中發現了數十顆巨型恒星+ R136
哈伯望遠鏡在大麥哲倫星雲的蜘蛛星雲中發現了數十顆巨型恒星+ R136
2024-11-26 15:39:49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哈伯望遠鏡在大麥哲倫星雲的蜘蛛星雲中發現了數十顆巨型恒星+ R136  (閱讀 7088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8



« 於: 2012-08-08 11:59:46 »

哈伯望遠鏡在大麥哲倫星雲的蜘蛛星雲中發現了數十顆巨型恒星

==

http://www.ras.org.uk/news-and-press/219-news-2012/2158-astronomers-crack-mystery-of-the-monster-starsq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R136
R136也稱為RMC 136,是一個超星團 ,靠近劍魚座30複合體(也稱為蜘蛛星雲)的中心,位於大麥哲倫雲內。
它是一個年輕的星團,擁有年齡只有1-2百萬年 的巨星和超巨星,主要恆星的光譜類型都是O3 ,有39顆已經證實是O3-型恆星 。
此外,還有幾顆被證實是沃夫-瑞葉星 。

星團R136包含幾個部分 ,自然的中心部分R136a,是最初的核心

 R136a  曾經一度被認為是質量高達1500太陽質量,比太陽明亮3000萬倍,表面溫度5.5-6萬K,
直徑5000萬英里的極超巨星。
^^^^^^^^^^^^^^^^^^^^^^^^^^^^^^^^^^^^^^^^^^^^^^^^^^^^^^^^^^^^^^^^
R136a的本質被全像的斑點干涉測量解析和發現是一個高密度的星團
。除其它事項外,在核心包含12顆大質量且明亮的恆星。
這些恆星初始的質量經過計算都在37至76太陽質量三顆特別亮的恆星(R136a1、R136a2和R136a3),
相距只有0.10和0.38弧秒,主宰著這個星團。
其中的一顆R136a1,登錄在巨大恆星列表中的質量是265太陽質量,
在最亮恆星表中的光度是太陽的1000萬倍。
R136產生的能量是蜘蛛星雲能被看見的主要能量。
估計這個集團的總質量是45萬太陽質量,被認為在未來會發展成球狀星團。

« 最後編輯時間: 2016-03-27 16:11:07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8



« 回覆文章 #1 於: 2012-08-09 18:19:48 »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tech.china.com/science/universe/1030/20120809/17364282.html

早在2010年,科學家們就注意到超級星團R136中存在著四個“怪物”恒星,品質達到了300倍太陽品質,儘管這個發現令科學家們難以置信

=> R136a 不是多顆合起來嗎?

R136a曾經一度被認為是質量高達1,500太陽質量,比太陽明亮3000萬倍,表面溫度5.5-6萬K,直徑5,000萬英里的極超巨星。

R136a的本質被全像的斑點干涉測量解析和發現是一個高密度的星團 ]。除其它事項外,在核心包含12顆大質量且明亮的恆星
。這些恆星初始的質量經過計算都在37至76太陽質量

三顆特別亮的恆星(R136a1、R136a2和R136a3),相距只有0.10和0.38弧秒,主宰著這個星團。
其中的一顆,R136a1,登錄在巨大恆星列表中的質量是265太陽質量[7],在最亮恆星表中的光度是太陽的1,000萬倍 。

http://zh.wikipedia.org/wiki/R136a1

恆星名字    太陽質量(太陽=1)
R136a1    265,原初320
R136a2    195,原初240
R136c    175,原初220,但很有可能是沒有分辨出的雙星
HD 269810    150
WR 102ka    150
海山二    150
手槍星    150
VFTS 682    150
R136a3    135,原初165,比R136a2明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8%E5%A4%A7%E8%B3%AA%E9%87%8F%E6%81%86%E6%98%9F%E5%88%97%E8%A1%A8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8



« 回覆文章 #2 於: 2012-08-22 08:42:56 »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871
 蜘蛛星雲原來是場太空碰撞車禍的結果

蜘蛛星雲又稱為劍魚座30星(30 Doradus)位在銀河系最大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LMC)中,距離約為170,000光年


劍魚座30中心的大型星團R136過於年輕,不太可能已經經歷過核塌縮的過程。然而,既然小一點的星團系統的核塌縮過程比較快,因此劍魚座30中有許多落跑恆星或許是小型星團在與R136合併的過程中拋出的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tech.china.com/science/universe/1030/20120821/17384494.html
« 最後編輯時間: 2012-08-22 08:49:05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8



« 回覆文章 #3 於: 2016-03-18 12:20:54 »

哈勃望远镜在银河系边缘的大麦哲伦星云的蜘蛛星云中发现了数十颗巨型恒星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84843.htm


哈勃望远镜在银河系边缘的大麦哲伦星云的蜘蛛星云中发现了数十颗巨型恒星,每颗都在太阳质量的100倍以上。研究报告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通报》上。其中一颗编号为R136a1的恒星质量是太阳的250倍。这些恒星不只是巨大,而且发出的光也极端的明亮。为什么蜘蛛星云中会有如此多的巨型恒星?


R136a1 是靠近劍魚座30複合體的R136超星團中的成員。
https://zh.wikipedia.org/wiki/R136a1



2012年 APOD
http://apod.nasa.gov/apod/ap120729.html


* images.jpg (15 KB, 254x199 - 已被閱讀 179 次.)
« 最後編輯時間: 2016-03-20 06:54:36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8



« 回覆文章 #4 於: 2016-03-26 09:34:18 »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487

在R136星團中鑑別出9顆質量超過100倍太陽質量的怪獸級恆星。這是到目前為止獲得最多極大質量恆星(very massive star)的一次發現,也同時引發了更多關於大質量恆星形成的問題。
 
  R136星團位在17萬光年遠的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內的蜘蛛星雲(Tarantula Nebula)中,星團本身的直徑約有數光年。這個星團相當年輕,含有很多質量非常大、又熱又亮的恆星,這些恆星所發出的輻射絕大多數都集中在紫外波段。因此,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Paul Crowther等人利用哈伯的3號廣角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WFC3),配合紫外波段解析度極高的太空望遠鏡光譜相機(Space Telescope Imaging Spectrograph,STIS),首度得以在紫外波段成功的解析年輕的R136星團。
 
  Crowther等人除了在R136星團中發現數十顆質量超過5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外,還發現其中9顆的質量超過100倍太陽質量,是謂極大質量恆星。然而,現存已知最大質量恆星的還是記錄保持者是R136a1,因為它的質量高達250倍太陽質量,很難打破這個記錄。這些偵測到的恆星不僅質量非常大,而且都極端明亮;將這9顆極大質量恆星放在一起的總亮度,將是太陽的3000萬倍之多呢!
 
  這些天文學家也探究了這些怪獸級恆星向外發出的物質流(outflow),因為恰好用紫外波段研究物質流是最直接的。這些恆星發出的物質流之劇烈,約每個月會向外拋出相當於1個地球的物質,而這些物質則以幾近光速的高速向外流出,這種極端的狀況致使這些恆星怪獸們在壽命極短的生命中,累積的物質流失量多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R136最早被列在南非雷德克里夫天文臺(Radcliffe Observatory)的大麥哲倫星系最亮星星表(atalogue of the brightest stars in the Magellanic Clouds)中;之後在歐南天文台(ESO)觀測下被區分為a、b與c三區,後來在a區中的R136a中被解析出是由8顆恆星組成的星群,最後在哈伯太空望遠鏡1993年的觀測中,確定R136a其實是一個很密集的星團。2010年,Crowther等人顯示R136中有4顆質量超過15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超過了當時天文學家認可的恆星質量上限。而今,新的怪獸巨星搜尋計畫的結果,顯示R136a裡超過100倍太陽質量的怪獸除了原本已知的4個外,還有5個是新發現的。
 
  從R136和NGC 3125、NGC 5253等其他星團取得的觀測資料,都明顯讓天文學家對這些極大質量恆星的起源深感疑惑。以前曾有理論認為這些極大質量恆星來自密近雙星系統中的兩顆質量比較小的恆星合併的結果。可是自從發現愈來愈多的極大質量恆星之後,就很難用雙星合併說來解釋R136內所有極大質量恆星的來源。因此,勢必要另尋出路,而這也是Crowther等人未來奮鬥的目標。他們準備利用STIS觀測資料在R136星團內搜尋密近雙星,這種大質量恆星組成的密近雙星,不僅最終有可能形成黑洞雙星,而且若雙星內的兩顆黑洞合併了,應能產生可偵測到的重力波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8



« 回覆文章 #5 於: 2016-03-27 16:14:41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136a1

R136A1 質量好像由 265倍修到315倍多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1%86%E6%98%9F%E8%B3%AA%E9%87%8F
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之一是海山二
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00-150倍;它的壽命很短,大概最多只有數百萬年。對圓拱星團的研究認為在現今宇宙時代的恆星質量上限大約是150太陽質量
。這個限制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這有一部分是因為愛丁頓光度,它定義了恆星在不將質量拋射至太空的狀態下,能穿越恆星大氣層的最大光度。

然而,一顆在RMC 136a星團被稱為R136a1的恆星,被測量出質量為265太陽質量,使這個限制出了問題。
 一個研究確認了R136的質量超過了150太陽質量 可以經由大質量恆星的密接聯星系統碰撞和合併,提供一種方法迴避150太陽質量的限制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吳柏賢
正式會員
星團
******
文章: 1335



« 回覆文章 #6 於: 2016-03-30 00:14:14 »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487

在R136星團中鑑別出9顆質量超過100倍太陽質量的怪獸級恆星。這是到目前為止獲得最多極大質量恆星(very massive star)的一次發現,也同時引發了更多關於大質量恆星形成的問題。
 
  R136星團位在17萬光年遠的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內的蜘蛛星雲(Tarantula Nebula)中,星團本身的直徑約有數光年。這個星團相當年輕,含有很多質量非常大、又熱又亮的恆星,這些恆星所發出的輻射絕大多數都集中在紫外波段。因此,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Paul Crowther等人利用哈伯的3號廣角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WFC3),配合紫外波段解析度極高的太空望遠鏡光譜相機(Space Telescope Imaging Spectrograph,STIS),首度得以在紫外波段成功的解析年輕的R136星團。
 
  Crowther等人除了在R136星團中發現數十顆質量超過5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外,還發現其中9顆的質量超過100倍太陽質量,是謂極大質量恆星。然而,現存已知最大質量恆星的還是記錄保持者是R136a1,因為它的質量高達250倍太陽質量,很難打破這個記錄。這些偵測到的恆星不僅質量非常大,而且都極端明亮;將這9顆極大質量恆星放在一起的總亮度,將是太陽的3000萬倍之多呢!
 
  這些天文學家也探究了這些怪獸級恆星向外發出的物質流(outflow),因為恰好用紫外波段研究物質流是最直接的。這些恆星發出的物質流之劇烈,約每個月會向外拋出相當於1個地球的物質,而這些物質則以幾近光速的高速向外流出,這種極端的狀況致使這些恆星怪獸們在壽命極短的生命中,累積的物質流失量多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R136最早被列在南非雷德克里夫天文臺(Radcliffe Observatory)的大麥哲倫星系最亮星星表(atalogue of the brightest stars in the Magellanic Clouds)中;之後在歐南天文台(ESO)觀測下被區分為a、b與c三區,後來在a區中的R136a中被解析出是由8顆恆星組成的星群,最後在哈伯太空望遠鏡1993年的觀測中,確定R136a其實是一個很密集的星團。2010年,Crowther等人顯示R136中有4顆質量超過15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超過了當時天文學家認可的恆星質量上限。而今,新的怪獸巨星搜尋計畫的結果,顯示R136a裡超過100倍太陽質量的怪獸除了原本已知的4個外,還有5個是新發現的。
 
  從R136和NGC 3125、NGC 5253等其他星團取得的觀測資料,都明顯讓天文學家對這些極大質量恆星的起源深感疑惑。以前曾有理論認為這些極大質量恆星來自密近雙星系統中的兩顆質量比較小的恆星合併的結果。可是自從發現愈來愈多的極大質量恆星之後,就很難用雙星合併說來解釋R136內所有極大質量恆星的來源。因此,勢必要另尋出路,而這也是Crowther等人未來奮鬥的目標。他們準備利用STIS觀測資料在R136星團內搜尋密近雙星,這種大質量恆星組成的密近雙星,不僅最終有可能形成黑洞雙星,而且若雙星內的兩顆黑洞合併了,應能產生可偵測到的重力波

從R136和NGC 3125、NGC 5253等其他星團取得的觀測資料,都明顯讓天文學家對這些極大質量恆星的起源深感疑惑。<== NGC 3125和NGC 5253 事實上都是星系 而不是星團
應該翻譯成NGC 3125和NGC 5253裡面的星團才對 ,而不是星系本身

原文:
[4] The ultraviolet signatures of even more very massive stars have also been revealed in other clusters — examples include star clusters in the dwarf galaxies NGC 3125 and NGC 5253. However, these clusters are too distant for individual stars to be distinguished even with Hubble.
« 最後編輯時間: 2016-03-30 00:31:33 由 吳柏賢 » 已記錄

If a million computers run SETI@home
We are bound to determine that we're not alone!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8



« 回覆文章 #7 於: 2016-03-30 07:57:54 »

感謝更正 ..
不過 本銀河沒有  如此密的大恆星 ?  反而  LMC 有
先前看牛頓還說LMC  只是跟本銀河 偶爾相遇
 未來會分開 , 但是以前不是一直說是跟班嗎?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