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6-07-13 08:29:32



主題: 第一代恆星 超新星看起來藍藍
作者: peter2016-07-13 08:29:32


http://www.astronomy.com/news/2016/07/some-of-the-first-supernovae-may-be-looking-a-little-blue
(http://www.astronomy.com/-/media/Images/News%20and%20Observing/News/2016/07/20160605Tolstov01J.jpg?mw=1000&mh=800)
Simulated light curves for supernova events showing the way they might appear to observers analyzing the spectra. The bluer nebula indicate a lack of heavier elements, such as those that come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stars.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7/160712110738.htm
(https://images.sciencedaily.com/2016/07/160712110738_1_540x360.jpg)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第一代恆星遺跡
http://universe.iskoko.com/archives/4502
組成銀河系的第一代恆星早已燃盡,但天文學家們首次觀察到一組在其核心形成的新化學元素,超新星爆炸標誌著他們短暫生命的壯觀結束。研究人員已經在銀河系的第二代恆星中檢測到微量的硫和磷。該小組也是第一個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宇宙起源光譜儀來繪製第二代恆星紫外光譜的團隊。天文學講師兼密歇根大學文學、科學與藝術學院的助理研究科學家Ian Roederer表示,他們把一個非常古老的技術翻新,以測量該恆星的化學指紋圖譜。

因為恆星記得它們出生的地方,所以通過這些新觀測,他們可以收集一些珍貴的記憶碎片。雖然科學家們不能直接觀察到在銀河系中形成的第一代恆星,但他們可以通過觀察現有的第二代恆星,來瞭解早期恆星消失後都產生了什麼。當宇宙中第一代恆星作為超新星爆炸時,第二代恆星就隨之形成,第一代恆星主要由氦和氫元素組成。由於這些爆炸,第一代恆星產生了新的元素。將這些新元素與它們生產的物理相映射,使科學家們能夠瞭解到原始恆星的特性。

Roederer表示,瞭解更多關於宇宙原恆星的組成可以告訴我們,人類是從哪裡來的。恆星是除了氫和氦以外所有宇宙元素的工廠,包括那些組成地球,甚至人類自身的元素。在他們的研究中,Roederer的團隊選擇了一顆名為BD+44 493的恆星,該恆星被認為是天空中最亮的第二代恆星。雖然它大約有600光年遠,但可以通過一副很好的雙筒望遠鏡觀察到它。該團隊選擇BD + 44 493不僅因為它的可見性,還因為它含有高濃度的碳和低濃度的鐵等重元素,因此很可能是從一個單一的第一代恆星中形成的。

除了檢測到恆星紫外光譜中的磷和硫,研究小組還發現了鋅元素,該元素此前僅在一顆二代恆星中看到過。在觀察組觀察到的數量中,這三個元素的存在意味著,將這些原子引入太空的特殊恆星可能是巨大的且作為一個超新星爆炸了——可能比我們自己的太陽要大20倍以上。

===
http://tamweb.tam.gov.tw/v3/mobile/content.asp?mtype=c2&idx=1459
2016-01-14 發現可能是第一代恆星死亡遺跡的古老氣體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