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17:10:14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泛星」啟動 全球聯防天體撞擊  (閱讀 11187 次)
Skyray
GSX-401FW STARGAZER
區域板主
銀河系
*****
文章: 8374



« 於: 2009-01-30 21:58:31 »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1050901+112009012500147,00.html


中國時報 2009.01.25 
「泛星」啟動 全球聯防天體撞擊
陳至中/專題報導

     天體撞地球的危機,是科幻電影最受歡迎的題材,但這「世界末日」的景象並非「杞人憂天」,人類必須有因應之道。電影中人類在小行星上鑽洞、埋入炸藥,使其崩解離開地球軌道,這在現實世界中可能嗎?假如有辦法,人類又有多少「備戰時間」呢?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表示,常見的流星即是太空中的塵埃掉入大氣層,稍大一點的碎渣沒能燒盡而掉落地表就是隕石。小隕石頂多砸爛門窗,但直徑超過1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呢?

     小行星來襲 百萬年一次

     科學家推估,平均每100萬年,就會有一顆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這樣的「天譴」若發生,將毀掉地球1/4的人口。

     要打贏這場敵人來自宇宙的戰爭,首先,必須先找到「潛在敵人」,全球各地許多的研究單位都在搜尋浩瀚無際的天空,每天都有新的小行星被發現,科學家計算其軌道,就能知道其對地球有無威脅。今年10月,由美國國防部主導,包括美、英、德及我國等10個研究組織合作的「泛星計畫」(Pan-STARRS)是搜尋「潛在敵人」的計畫之一,即將開始運作。

     夏威夷基地 密集辨識小行星

     中央大學天文所助理教授阿部新助表示,泛星計畫在美國夏威夷設置直徑1.8米的望遠鏡,一次可以看到3度乘以3度的天空,長寬相當於6個月球,配合高解析度的CCD相機,以及比對軟體(Moving Object Processing System),預估一個晚上就能找到數百顆小行星,效率遠高於現在。配合其他計畫,預計人類最快在2027年,就能找到90%直徑大於140公尺的PHO(Potentially Hazardous Objects,潛在毀滅危機的天體)。

     接下來,就是「摧毀敵人」,陳文屏表示,電影中總是將小行星炸個粉碎,現實不可能。具有大量殺傷力的炸彈都無法將地表「翻土」,何況是炸碎一顆小行星。而且,碎隕石造成的傷害遠比一顆完整的隕石來得大。以簡單的體積與面積關係可以估計,如果一顆隕石造成的隕石坑直徑大概是隕石直徑的10倍,那麼直徑2公里的隕石,可摧毀3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若將其打成8塊,每塊直徑1公里,則破壞面積會超過600平方公里,成為原來的2倍!

     打中隕石質心 使其偏離軌道

     因此,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以炸彈將來襲隕石「打偏」,這就需要非常精密的計算。陳文屏說,按照簡單的運動原理,一定要打到隕石的質心(質量的中心),打偏了只會讓隕石旋轉,依舊朝地球而來。

     科學界也提出許多不同的方式,例如以雷射脈衝蒸發表面物質,使其崩解;或在隕石上安裝推進器,改變其軌道(稱做B612 Missin,B612是知名文學作品《小王子》主角的星球)。但關鍵在於,這些星體的速度極快,陳文屏形容,要準確「登陸」運行中的隕石,就像發射子彈正巧打到另一顆正在飛行的子彈上,需要極高超的技術。

     2005年9月,日本太空探測器「隼鳥號」,試圖登錄小行星糸川(Itokawa)採集樣品,這是人類最接近小行星的一次。阿部新助表示,歷經兩次嘗試,探測器幸運地「親吻」(kiss)到糸川,但要等到2010年隼鳥號返回地球,才能確認是否成功蒐集到樣品。

     日探測器登錄小行星 創紀錄

     但最終,人類還是必須要問:「我們還有多少時間?」近地小行星離地球很近,軌道也較容易預測,只要被發現,人類可能還有1、200年可以準備。若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彗星」,軌道是極長的橢圓型,目前可能離地球十萬八千里遠,一旦足夠明亮到讓我們發現,就已經在地球附近了。且根據運動定律,彗星以狹長的橢圓軌道運行,在靠近地球時,是速度最快、也是破壞力最大的時候,發現時可能只剩下2、3個月可以因應。2、3個月能做什麼?陳文屏打趣說:「可能只有禱告吧!」

已記錄

觀星之樂~貴在分享
Skyray
GSX-401FW STARGAZER
區域板主
銀河系
*****
文章: 8374



« 回覆文章 #1 於: 2009-01-30 22:00:00 »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1050901+112009012500148,00.html


中國時報 2009.01.25 
直徑50M隕石 可將台灣毀掉
陳至中/專題報導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9.6公里的隕石衝破大氣層,撞上今天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北部,釋出相當於100兆噸黃色炸藥的能量,瞬間殺死周圍90公里的生物,緊接著大量塵埃掩蔽天空,嚴重的溫室效應、火山爆發殺死地表70%的生物,包括主宰地球一時的恐龍。

     1908年,一顆隕石在俄國通古斯加(Tunguska)上空爆炸瓦解,產生的衝擊波將超過4、50公里方圓內的樹木倒下或焚燬,地震波繞地球兩圈,遠在倫敦也能偵測到。

     這是近百年來紀錄中,唯一造成巨大影響的隕石,估計其直徑可能只有幾十公尺,幸好是落在無人地帶,若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後果不可設想。

     近來人類也觀察到,月球和木星上有許多圓形坑,可能都是天體撞擊的結果。1994年,人類首度以天文望遠鏡拍得Shoemaker-Levy 9彗星撞木星的情況,彗星碎裂成20多塊,最大的一塊威力相當於6兆噸黃色炸藥,所造成的疤痕比地球直徑還長。

     為何太空中會有那麼多碎片(小行星)?這要回溯到太陽系形成之初。中央大學天文所助理教授阿部新助表示,小行星是太空中沒有形成行星的碎渣,軌道運行與木星的重力存在一定關係。人類所知小行星中,超過90%位於火星與木星間的小行星帶(Asteroid Belt),圍繞太陽公轉。

     另外,有些小行星與木星軌道一致,分布在木星的前後,天文學家命名為特洛伊小行星(Jovian Trojan asteroids),另一些軌道與木星呈現3:2的共振關係,稱為希爾達小行星(Hilda asteroid)。

     陳文屏表示,每晚平均有上億個天體掉進地球,大部分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直徑50公尺的小行星,平均每100年會與地球碰撞一次,若正巧落在台灣,足夠將整個台灣島毀掉。而形體越小的天體,數量越多,撞擊地球的機率也越大。

     科學家好奇的是,「下一次」是什麼時候?人類還有多少時間因應?人類有無因應之道?該不該擔心?陳文屏說,或許人類有了共同的敵人,才會知道團結、知道什麼是「生命共同體」。

已記錄

觀星之樂~貴在分享
Skyray
GSX-401FW STARGAZER
區域板主
銀河系
*****
文章: 8374



« 回覆文章 #2 於: 2009-03-01 21:35:01 »

轉載自聯合書報攤科學人雜誌: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174941



6500萬年前,一顆長數公里的小行星落在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揚起巨量灰塵,遮蔽陽光,使地球陷入冰河時期,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為之中斷,食物鏈被破壞,導致當時的地球霸主恐龍滅絕。人類未來是否也會面臨這種危機?又該如何應付?

【文/李名揚】
 
 

在太陽系中,除了八大行星外,還存在著為數眾多的小行星和彗星,這些小天體在運行中不時會接近、甚至撞上其他行星。1994年,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Shoemaker-Levy 9)在接近木星時,被引潮力扯碎為21塊碎片並撞上木星,引發一連串的大爆炸,澳洲國立大學的太空望遠鏡拍下了當時的畫面,震撼全球(見右圖),並且讓人們開始注意到小行星或彗星可能帶給地球的威脅。


可能會撞上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統稱為「近地天體」(near-Earth object, NEO),目前估計長度超過一公里的近地天體約有2000個,這些小天體萬一與地球相撞,估計會造成全球1/4的人口滅絕;即使小一點的,例如長100公尺的小天體,也足以毀掉好幾個台灣,而這種近地天體的數量估計多達30萬個。


近地天體撞到地表時,會造成一個比自身直徑大10倍的洞,而實際破壞的範圍更遠超於此。以造成恐龍滅絕的數公里長的近地天體來看,顯然全球都蒙受其難;即使小一點的,如1908年一顆僅長數十公尺的小天體撞上西伯利亞,也毀了方圓40公里內的森林,爆炸威力相當於600顆廣島原子彈(參見2008年7月號〈西伯利亞的隕石懸案〉)。


撞擊威力之所以會那麼強大,原因在於速度太快。已知火箭脫離地球所需的速度至少每秒11公里,若地球重力吸引一顆原本靜止在外太空的小天體撞進來,撞擊速度至少如此,加上近地天體在地球附近時並非靜止,而是以大約每秒10幾公里到數十公里的速度繞行太陽,若真的發生撞擊,速度極可能超過每秒30公里。一般砲彈落地的速度還不到每秒2公里,比砲彈重千萬倍以上、速度又快那麼多的近地天體若撞上地表,可以想見後果有多嚴重。


威脅程度

近地天體的軌道可分為三種:阿波羅(Apollo)、阿托恩(Aten,埃及神話中的朝之太陽神)和阿莫爾(Amor,即愛神丘比特),其中和地球軌道相交的阿波羅和阿托恩對地球較有威脅性;另外還有一種「地內天體」(inner Earth object, IEO),這類天體的軌道也可能很接近地球軌道,不過目前僅發現六顆。國際天文聯合會(IAU)現在的定義是:只要和地球最近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AU,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AU約為1億5000萬公里)且體積夠大,就列為「潛在危險天體」(potentially hazardous object, PHO)。


這些天體的危險程度,則合併考慮碰撞機率以及撞擊時所釋放的能量,分為0到10級,數字越大表示對地球的威脅越大,稱為「杜林災難指數」(Torino Impact Hazard Scale)。目前只有兩顆近地天體被列為2級,其他均為0級或1級。


雖然長100公尺的近地天體估計數量多達30萬個,但目前看來對地球具有威脅性的卻寥寥無幾,原因就在於宇宙實在太空曠了,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舉例:若地球是桌上的一粒鹽,太陽就像是4公尺外的一顆番茄,木星則是20公尺外的木瓜子;會威脅地球的近地天體主要來自10幾公尺外的小行星帶,是遠比鹽粒更小的顆粒,儘管有一部份公轉軌道與地球公轉軌道相交,但要撞上的機率還是很低。


觀測近地天體

要決定某顆近地天體的危險程度,得先由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對該小天體進行多次觀測,再根據其移動軌跡計算軌道,並估算未來與地球的接近程度,然後將結果匯集到國際天文聯合會的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進行統計。


到今年1月14日為止,我們已經觀測到1009個潛在危險天體,其中比較大的如編號1991 BA的小天體(以最接近地球時的年份來編號),長度約5~10公里,1991年距離地球僅約10萬公里,不到地月距離(約38萬公里)的1/3。近幾年觀測設備益發精良,能夠偵測到越來越小的天體,例如2004 FH僅長30公尺,距離地球只有破紀錄的4萬3000公里;但沒多久,這個紀錄就被2004 FU162打破,這個小天體距離地球最近時只有6500公里,不過由於長度只有6公尺,就算真的落入地球,也很可能在大氣中就燃燒殆盡,所以並未引起太多關注。


然而,卻也發生過小天體造訪地球後,天文學家才後知後覺的情形,2002年6月14日,長100公尺的2002 MN從距離地球不到12萬公里處掠過,天文學家直到三天後才發現,而且這樣的情況還發生過不只一次。


由於還有很多近地天體沒被發現,為了掌握更多近地天體的行蹤,以便提早警覺、甚至設法預防碰撞,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2006年頒佈了「喬治‧布朗近地天體調查法案」,要求航太總署(NASA)在一年內提出清點近地天體的方法及所需預算,以及改變其軌道的方案,目標是在15年內找出90%以上長度大於140公尺、近日點小於1.3AU的近地天體。


陳文屏表示,目前最受矚目的探索近地天體的計畫,是美國、德國、英國和台灣合作發展的「泛星計畫」(Pan-STARRS),預計在夏威夷毛納基峰建造四座口徑1.8公尺、一次可看到7度×7度星空(月亮的視角約0.5度)的超廣角望遠鏡,使用14億畫素的超高解析度相機,每30秒拍一張照片,約4~7天可以巡天一次(把整個夜空拍一遍),然後再拍下一輪,比對前後兩張相隔數天的同角度照片,找出新亮點及亮度和位置發生變化的星體,就可進行追蹤,確認是否為新的近地天體。


找到近地天體後,下一步是詳細推算軌道,這是最困難的部份。由於近地天體的軌道受到木星、土星的影響很大,因此要在電腦上輸入各相關星球的軌道來進行模擬;若是彗星則更複雜,因為彗星是由冰雪和塵土構成的「髒雪球」,靠近太陽時會受熱噴發,產生像火箭一樣的推進力,軌道更難以預估,而彗星佔了近地天體的30%左右。


2004年12月,就曾有一顆長300公尺的小行星2004 MN4,一開始天文學家研判其在2029年或2034年撞上地球的機率是1/300,杜林災難指數4級,但過了幾個月後,修改為1級,即撞擊機率接近0。陳文屏認為,以現在的科技水準,幾十年內的軌道應該都可以算得很精確,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大的差距,是因為常有天文學家在一開始獲得新發現小行星的軌道資料還不夠多時,就急著計算,深怕來不及在大難臨頭之前昭告天下,但等觀測資料更多、確認清楚小行星過去的軌道了,再計算未來的軌道時,才發現當初的計算有誤。


【欲閱讀完整的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4期2月號】

已記錄

觀星之樂~貴在分享
joseph
正式會員
恆星
******
文章: 636


« 回覆文章 #3 於: 2009-03-02 17:13:37 »

如果像鹿林這麼毒的慧星   
就算不被正面撞擊
氰化物只要0.幾克就能立即致死
散發出來的毒氣恐怕會擴大災難規模
已記錄
Skyray
GSX-401FW STARGAZER
區域板主
銀河系
*****
文章: 8374



« 回覆文章 #4 於: 2009-03-02 21:46:55 »

還好地球要在很久很久以後才會再遇到鹿林了~不過這次沒好好看到~蠻可惜的 Embarrassed
« 最後編輯時間: 2009-03-02 22:15:20 由 Skyray » 已記錄

觀星之樂~貴在分享
惺芸大濕
王家貓奴
銀河系
******
文章: 6682


觀星會是個培育飛羽攝影人才的專業網站


« 回覆文章 #5 於: 2009-03-02 22:56:03 »

技術性來說是不會來了.... Cool
已記錄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8035



« 回覆文章 #6 於: 2009-03-02 23:34:48 »

上上次哈雷 尾巴不是掃過地球

但是沒事

彗星 太稀薄了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Skyray
GSX-401FW STARGAZER
區域板主
銀河系
*****
文章: 8374



« 回覆文章 #7 於: 2009-03-03 01:37:53 »

上上次哈雷 尾巴不是掃過地球

但是沒事

彗星 太稀薄了



有看過這個事件的介紹~還說要戴防毒面具~才不會被哈雷尾巴的毒氣毒死哩
已記錄

觀星之樂~貴在分享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