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宇宙黑洞數量比預估還多,暗星塌縮可能是另一個黑洞形成途徑
https://technews.tw/2024/10/16/black-hole-early-universe/但根據宇宙學標準模型,大質量黑洞不可能於早期宇宙大量形成,因此科學家在解釋早期宇宙出現的巨大類星體時面臨挑戰:當時宇宙還沒有太多時間催生足夠物質餵養黑洞,這些黑洞若不是成長速度極快,就是初誕生時質量已相當驚人;或者說,早期宇宙存在其他黑洞形成途徑,比如原初黑洞,或未知、不可見的暗物質結構限制氣體雲形成恆星,並直接坍縮成黑洞。
這代表什麼?科學家開始相信,早期宇宙有另一種形成黑洞的更奇特方法:恆星在收縮階段捕獲大量暗物質粒子,整體生命週期可能比典型恆星壽命長很多倍,這些「暗星」更加巨大,但最終也會坍塌形成更巨大黑洞,早期宇宙應該存在類似過程,才能呈現如今觀察到的大量黑洞數據。
隨著更多新太空天文台如:歐幾里德望遠鏡、羅曼太空望遠鏡準備投入運作,天文學家預計能抓出更多早期較暗類星體資訊,目睹與第一批原始恆星坍塌相關的爆炸現場,甚至嘗試看到黑洞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