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net.com/news/massive-impact-gave-the-moon-its-jekyll-and-hyde-faces/A massive impact gave the moon its Jekyll and Hyde faces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849173.htm在面向地球的正面显示出宽阔、平滑的盆地,而在背面则遍布着陨石坑。根据NASA在2012年启动的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 (GRAIL)任务,已经发现月球背面有一层莫名其实的厚壳,并被一层额外的材料覆盖
自阿波罗任务时代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收集数据已揭开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神秘面纱。而最新证据表明造成月球正背面如此大差异的罪魁祸首是Judas的古老碰撞。近日发表在JGR:Planets期刊上的论文中,阐述了关于矮行星和月球之间的原始影响,以及如何导致现在月球地壳结构的360度计算机模型。
该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空间科学研究所的祝梦华(Meng Hua Zhu)在新闻稿中表示:“GRAIL获得的详细重力数据让人们对月球地壳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建模结果显示月球正面和某个宽度为720和780公里(450至480英里)发生了大规模碰撞,然后以每小时14,000至15,000英里(每小时22,500至24,500公里)的速度移动,因此可以在月球正面和背面看到如此大的差异。
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月球正面遇到了一个巨大的爆炸,然后释放出各种碎片然后再向背面扩散。这可以解释较厚的地壳以及在月球上发现的一些意想不到和无法解释的元素,也许是由于巨大的撞击造成的。
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教授兼JGR主编:史蒂夫•豪克(Steve Hauck)表示:“这是一篇非常具有挑衅性的论文。了解月球正面和背面差异的起源是月球科学中的一个基础问题。”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地球首张近距离拍摄的影像,揭开月球背面神秘面纱的历程。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亦有进入嫦娥四号的核心科学家团队,参与后续的科学数据分析和研究,助力国家月球与行星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