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 40-365可能是超新星爆炸後殘留下來的
https://www.iread.one/1811513.html Ia型超新星也有可能不像這樣發展,爆炸不能完全摧毀白矮星,超新星爆發時也不會那麼明亮。
天文學家把這種爆發失敗的超新星歸類到名為Iax型的亞級分類中,
現在已經有53顆Iax型超新星被記錄在案,它們有較Ia型超新星更低的亮度、更低的噴射速度和更多變的性質。
在8月18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談到一顆被命名為LP 40-365的天體可能是一顆白矮星在經歷了一次Iax型超新星爆發後的遺蹟。
LP 40-365是一顆迷你超新星:科學家估計它只有0.14倍太陽質量,尺寸僅為太陽大小的8%,即地球大小的8又1/2倍。光譜分析表明其表面沒有氫、氦、碳元素存在。這或許跟亞型超新星爆發時拋射出白矮星外圍剩餘的氫氦元素有關。碳元素可能轉化為更重的元素,或者沉入白矮星的核中。
這種區域性毀滅後的恆星「屍體」也正在以比銀河系逃逸速度更快的速度執行,這可能是因為爆炸給了恆星一個強大的推力。
文章的主要作者,捷克科學院的史蒂芬·維恩(Stephane Vennes)說:「雖然其他方法也能使一顆恆星達到極高的速度,例如經過星系中心,或者之前處在一個不穩定的三星系統中,但是它們都無法解釋天體表面的奇怪特性。因為要剝除一顆緻密的白矮星的氣體外層是非常難的,除非投入巨大的能量。而一顆白矮星的熱核反應爆炸正好可以提供這些能量。」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萊恩·佛利(Ryan Foley)是一名對Iax型超新星很熟悉但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天文學家,他也對天體表面缺少碳元素感到很困惑。但他認為新的發現與Iax型超新星爆發的情況是一致的,即爆發不會像Ia型超新星爆發那樣激烈。他說:「我們認為,至少在某些情況下,白矮星不會因為爆發而完全毀滅,取而代之的是一顆被引力牽制,被摧殘並且傷痕累累的天體,我們稱它為『殭屍星』,因為實際上完整的白矮星已經在爆發中『死』了,但卻以這種形式繼續存活了下去。」
根據佛利的推測,銀河系中可能有大量這樣的殭屍星,並且以每300到1000年形成一顆的速率持續生成。「如果LP 40-365是一顆殭屍星,」佛利說,「這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更多宇宙中這類新型天體的資訊。」
NGC 1309,小框中的圖揭示了超新星爆發前後的影象對比。credit:NASA,ESA;研究者團隊
這則研究也為一直持續的關於Ia型超新星形成的大辯論提供了論據。有兩種被廣泛接受的情況可能導致Ia型超新星爆發。第一種是單一蛻化模型,即一顆白矮星通過虹吸伴星的質量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後爆發。第二種是雙蛻化模型,即兩顆白矮星合併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質量引發爆炸。
維恩表示,新的發現只與單一蛻化模型相關。這是因為兩顆白矮星合併引發的爆炸不可能有任何物質殘留,所有的物質都會被爆炸消耗殆盡。然而在一個單一蛻化情景中,有些時候會留下像LP 40-365那樣的遺留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mOcptdP2gWIK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P_40-365http://www.10dailythings.com/news/strange-dead-star-could-be-remnant-of-mini-supernova?uid=186967Studies of the white dwarf LP 40-365 could reveal new details about mysterious stellar explo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