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火星土」成功種出10種植物,但人類可以食用嗎?
http://hk.thenewslens.com/article/37985荷蘭瓦赫寧恩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re)近期成功利用模擬火星土壤種出10種植物,產量僅比地球種植的少一些。
研究人員Wieger Wamelink帶領研究團隊利用模擬火星土壤,依照正常程序施肥耕作;實驗在去年4月開始,並在10月收成。最後成功種出10種蔬菜,包括番茄、黑麥、蘿蔔、豌豆、韭蔥、菠菜、芝麻菜、水芹、藜麥和細香蔥。植物的產量僅比同期種在地球上的植物少一些;唯一比較失敗的是菠菜,研究人員表示或許它不太適合種植在其它星球上。
「火星土壤」來自美國夏威夷火山,是富含養分的土壤,缺點是少了氮。他們除了成功利用模擬火星土壤種植外,也利用了模擬月球土壤種出植物。「月球土壤」來自亞利桑那州沙漠,但「月球土壤」所種植的蔬菜,收成的數量只有正常的一半,反映月球土壤不太適合地球的植物。而這些模擬的土壤全部來自美國太空總署
===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0762Bruce Bugbee提到,電影劇情與現實中在太空種菜有些微且重要的差異;首先,火星土壤富含氧化鐵,所以在上面種植大量作物的難度極大,而Bugbee的研究中不需要火星土壤和糞便,只要利用水培法和再生水。
此外,自然光照也是個問題,火星上沒有足夠的光源,所以目前正在開發一種可以聚集陽光的巨大反射鏡,並利用光纖將陽光吸收到裡頭。但是目前要在火星上生存仍是天方夜譚,因為火星上有風暴,缺乏陽光、晚上也沒有足夠的熱量來保溫,而且就算改變土壤化學分子或是在富含鐵元素的環境中種植基因改造植物也無法符合居住條件。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和汽車品牌Tesla的CEO Elon Musk曾提議,將一個裝滿食物的溫室送上火星。NASA也對這個實驗的可能性充滿興趣,美國2020年的火星計畫中包括機器人探索,並於2030年以前登上火星,儘管目前還不清楚是否包括實驗性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