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06:13:10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裸”彗星 damocloids 沒活動的彗星 +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閱讀 4265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6



« 於: 2014-11-11 07:30:42 »

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

http://www.universetoday.com/116163/naked-comets-could-expose-solar-systems-ancient-origin-story/#more-116163

由於彗星經過太陽系,隨著太陽的影響一直蒸發  會越來越小。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可能如鬼般.
目前已是一類叫做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彗星叫 damocloids

C/2013 P2 Pan-STARRS and C/2014 S3 Pan-STARRS.


left is C/2013 P2 Pan-STARRS and at right, C/2014 S3 Pan-STARRS
« 最後編輯時間: 2014-12-10 11:58:21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6



« 回覆文章 #1 於: 2014-12-10 11:58:03 »


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53163.htm

彗星和小行星通常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冰冷的彗星具有长长的、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尾巴;而小行星则多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是黯淡的太空岩石。不过, 近期的研究发现,二者的差别可能并没有那么显而易见。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像彗星的小行星,也发现了像小行星的彗星。来自台湾中研院天文所的行星科学家谢 宏立说:“我们已经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发现,表明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彗星通常被认为是由冰和尘埃块组成,常被称为“脏雪球”。它们具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氨和甲烷等,形成于远离太阳的地方,因为那里温度足够低,使这些化合物能够存在。彗星的轨道很长,周期范围可以从几年到几百万年。大部分时间,彗星都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几十年甚至上千年才靠近太阳一次。在接近太阳的时候,彗星的冰会升华变成气体,与尘埃一起散发成为慧发。在太阳风等离子的作用下,从慧发剥离出来的气体、尘埃和带电粒子会形成线性延展的彗尾。

另一方面,小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其密度比彗星大得多。在46亿年前形成之后,小行星就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它们大部分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在较为稳定的圆形轨道上运行。

尽管存在差异,但小行星和彗星还是有一些共同点。不久前,它们都迎来了人类航天器的造访:欧洲空间局的“菲莱”登陆器上个月首次登陆了一颗彗星;而在2005年,一艘日本的航天器在一颗小行星上着陆,并带回了小行星表面的样品(12月3日,日本又发射了一个前往小行星的探测器)。在好莱坞电影中,二者也经常亮相。1998年的两部太空灾难电影,《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和《世界末日》(Armageddon)分别描述了地球面临彗星和小行星撞击的故事。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二者具有一些更加令人困惑的相似特征。卡耐基科学研究所(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行星科学家斯科特·谢泼德(Scott Sheppard)称,大约10年前,研究者发现小行星带中的一些物体会像彗星一样,喷出气体和尘埃。

上个月,斯科特·谢泼德和双子座天文台的查德·特鲁希略(Chad Trujillo)宣布了最新的发现,他们探测到一颗已知位于主小行星带的小行星具有淡淡的尾巴。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了13个这样的天体,并昵称其为“主小行星带彗星”,或“活跃的小行星”。按照这一数字,谢泼德估计主小行星带上可能有上百个这样的物体。

与一般的彗星不同,这类天体很可能是因为旋转速度太快,尘埃被甩出而形成了尾巴。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小行星之间的撞击,会把表面下的冰暴露出来,然后冰升华产生气体喷射。不过,目前这些都还只是猜测,真正的原因并没有确切答案。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些“活跃的小行星”在混淆界限。上个月,夏威夷大学的行星科学家卡伦·米奇(Karen Meech)和同事宣布,他们发现了两颗似乎不具有尾巴的彗星,他们以无尾的马恩岛猫为这两颗彗星命名为“马恩岛彗星”(Manx comets)。两颗彗星源自遥远的奥尔特云,“我们之前从没有见过这样的物体,”卡伦·米奇在11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其中一个天体,名为C/2013 P2,可能正是天文学家扬·奥尔特在1950年假设的一个类型(正是他预测了奥尔特云的存在)。根据他的假说,奥尔特云中的一些物体会被冰霜覆盖,在它们经过太阳一次之后,冰霜被融化掉,只留下在类似彗星轨道上运行的没有尾巴的天体。C/2013 P2与柯伊伯带的许多物体一样,颜色很红。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外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其内大部分物体是冰冷的小行星和微行星。相比奥尔特云,它们与太阳的距离要近得多。

研究者还在对第二颗新发现的天体(名为C/2014 S3)进行分析,目前它看上去很像主小行星带的物体,表明它可能一度存在于主小行星带中。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结果,因为近期的计算机模拟显示,在遥远的过去,木星和土星等外行星的轨道可能发生过偏移,在偏移过程中,小行星会被甩入奥尔特云。通过C/2014 S3的发现,科学家可能会第一次获得支持这一假说的证据——同时也推翻了以往的观点,即小行星总是在太阳附近被发现,而彗星总是离太阳远远的。

谢宏立说:“天文学家正逐渐形成共识,即小行星和彗星其实是由一系列的物体组成。”它们并不是两类独立的天体,而是代表了一系列物体的两端,这些物体在活跃度,以及冰、岩石的含量上都各不相同。天文学家已经在主小行星带的司理星(24 Themis)上发现了水冰的存在,而在主小行星带最大的天体谷神星上,也发现了水蒸气逃逸的现象。

“人们喜欢给物体贴上不同的标签,行星、小行星、彗星,”斯科特·谢泼德说,“但还存在着大量的物体,它们并不适用于这些标签。”归根结底,对某一个天体进行分类并不是那么重要。还有许多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这些天体的起源。作为已有46亿年历史的遗存,小行星和彗星都将帮助科学家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无论它们被叫做什么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6



« 回覆文章 #2 於: 2016-04-30 18:25:03 »

C/2014 S3 無尾巴彗星被叫曼島貓Manx可能解答太陽系形成之謎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25968.0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