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計劃去近地小行星"淘金"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73113.htmhttp://big5.chinanews.com/cul/2016/02-05/7749280.shtml 歐洲航太局發射的羅塞塔探測器攜帶的“菲萊”著陸器可探測彗星成分,為太空採礦提供基礎研究。
據新華社電 歐洲“袖珍王國”盧森堡3日啟動一項雄心勃勃的官方計劃,有意攜手兩家美國企業一道前往近地小行星採礦。
市場回報或達數萬億
盧森堡的太空工業歷史悠久,衛星通訊業是其經濟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在全球最大衛星運營商歐洲衛星公司的組建過程中,盧森堡曾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去年6月卸任的歐洲航太局總幹事讓-雅克·多爾丹告訴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在地球表面礦產資源因過度開採而日漸枯竭的背景下,近地小行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較月球遠、比火星近,加之礦產資源豐富,逐鹿太空“礦場”的設想現實可行。
按照設想,盧森堡政府可能會與小行星資源開發的先行者美國“深空工業”公司和“行星資源”公司展開闔作並提供資金支援。
多爾丹告訴記者,“太空採礦業”前期投入或許高達數百億美元,但最終的市場回報可能價值數萬億美元,投入產出比相當“划算”。
太空採礦分四步走
目前已知的近地小行星約有9000顆,其中不少富含黃金、鉑金等礦物,但水、硅、鎳和鐵依然是“太空經濟”的開發重點。水經過分解形成氫和氧,填充飛行器後成為動力燃料,清潔而經濟;硅可用於發展太陽能系統;無處不在的鎳和鐵則是太空製造業的潛在資源。
根據深空工業擬定的太空採礦“四步走”方案,科學家們首先會發射體型相對較小的衛星接近小行星,利用攝像頭和成像系統來判定它們的物質構成和礦產資源潛力;隨後,更大型的無人駕駛飛船會登陸小行星收集礦物,將其帶回近地軌道;第三步,飛船上的相關設備將“就地”對這些原材料進行加工,繼而為最後一步的太空製造業奠定基礎。
■ 連結
太空採礦存法律障礙
“太空企業家們”對在地球以外“淘金”充滿信心,但外界對他們的雄心和願景也有質疑。
拋卻技術和資金問題,法律成為最大的一個障礙。聯合國1967年頒布的《外層空間條約》明確規定,地球上任何國家對天體不擁有主權。但一直以來,美國政府堅持認為,這項規定不適用於私人企業。
美國政府去年通過一項法案,認定美國企業對其從小行星獲得的資源享有財產權。一些法律專家認為,美方的這一做法顯然有違聯合國的《外層空間條約》。
不過,歐洲航太局前總幹事多爾丹還是顯得頗為樂觀。他認為,法律議題需要解決,但不會成為小行星資源開發的根本性障礙,“我相信我們能找到辦法,就像我們在深海資源開發中所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