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DII
|
|
« 於: 2010-10-08 16:57:12 » |
|
总论
要拍到深空天体,深空天体比较暗,肉眼在目镜里未必能看得出来,那就很难找到它, 找不到就免谈把它拍下了,因此最关健就是如何很方便,很轻松地找到深空天体。
如果有GOTO赤道仪,那就好办多。但一部GOTO赤道仪值不值得投资又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了,特别是好天气的多与小的本地天气条件,那是决定这笔钱该不该花的根本因素 。 在寻找深空天体这方面,本人试验半年了(实际没几个观察晚上),用没带有GOTO功能的赤道仪(EQ3-II),试图能走出这道高墙围困局面(哈哈),今日心思到来,想把具体做法以及待实践的构思与大家分享。
所采用的小技术为自己开创的名为“人肉GOTO坐标法” 和 “PC屏幕位置微调法”倆部份,由大而小地把寻找范围缩笮,以至能在屏幕上看到找到该深空天体的大概摸样,然后才做认真的拍摄步骤。“人肉GOTO坐标法” 经试验好多次,开头是试恒星为主,后期也试了一些深空天体,总的心得是“可用”和“挺方便”。但因为人肉GOTO坐标法“ 会有2度(赤伟)和10min(赤经)之误差,因此要引入新的“PC屏幕位置微调法”,此法近日还是一个新构思,有待试验。
以下是具体做法: 人肉GOTO坐标法
人肉GOTO法是自创出来的一种找星方法。网上并没有相关的资料可寻。 本实例用的是EQ3赤道仪。
人肉GOTO法应用条件: 1. 眼睛基本不太能分得出一个星座来,要找到深空天体, 不管有多暗,要先找到最近的明亮星,以此为reference star ,或者直接用人肉GOTO法指到该DSO里去,才有机会找到该DSO. 但是,一般情况下,refernce star也不好找的,眼镜看不到,再一个view finder 里也看不到,只有在高倍下主镜才能看得到。 但在高倍下是分辩不出到底该星是那个星的,因此只有用坐标定位(人肉GOTO法)才行。
2. 用的是天体的时角(relative RA )和赤韦(DEC),不是赤经(RA)。 天体的时角可以很好知道。赤经RA事实上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知不知道都一样的,但赤韦是有用,任何时间,赤韦是固定的。
人肉GOTO坐标法找星: 0. 对极轴(主镜看到北极星可以了,主镜平行极轴面),把RA 盘set 做 24 时/ 0 时。
1. 分辩要看的天体是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面向北方,头顶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2. 把望远镜指向东水平(把刻度盘用DEC=0,RA=18时) 或者 把望远镜指向西水平(把刻度盘用DEC=0,RA=6时),大概镜的指向是水平可以了。
3.检查RA盘现时的刻度指标值,6和18都有上下两个一样的时数,把望远镜向上移动指,东半球该RA环应当增大时数(18时,19时...24时镜子指 向头顶),而并不是用减少时数的另一组。西半球时该RA环应当减少时数(6时,5时...0时镜子指向头顶),而并不是用增大时数的另一组。为何要分东西 呢?理论上定了一个可以了,但实际上因为当望远镜指向半另一球时,它会往下走,那样用起来不方便,把望远镜先指到该半球,望远镜无论是看该半球的任何星, 它都会保持在上面移动的方向,镜子不会往下指。
4. 用一粒在该半球的星的时角作微调RA盘,主镜要看到该星,微调RA盘到该星的时角,因为步骤2平行是不够accurate的。那样此时赤道仪等于是和星体运行的时间泯合了。你大可以予先把镜用时时角指到一个位置,那那个时间到来,该星便会出现在镜子里。
5. OK了,现在开始便可直接用时角找星(先找到明亮的reference star ,再找深空天体),DEC都是不变的,任何时刻直接扭动DEC轴到该星的DEC值可以了。只要做一次,以后每次看星都不用再调,不能动到RA的刻度环!除 非今次要看的星是在另一半球上,那得重新做步骤2-4。基本上,够用一整晚的。以后每晚如果都是看同一个半球,并不用再做以上动作。
如果用absolute RA (星的赤经)作俩星比较值来找星,是要在同一时间里(real time)才可行的,因此这个办法不实用。而且是每看一次做的,不能做一次以后一直用。
人肉GOTO法,就是用每个天体已知的时角直接扭赤道仪的RA盘而直接指向它!并不用倆个星的差值,也不管时间上的差距.任何时间,你都只要做一次扭转动 作便能把镜子指向该天体,或者附近不远的天区.而我上面说的一大步骤,其本上是一个起始的赤道仪设定步骤,目的一个是要对极,一个是要和天体运行的时角对齐。而利用一个参照星是为了时角对齐作用的.这个设定只要作一次便可,而在用的时间里并不用再做的.以我固定式观察来说,我做了一次,只要不动到赤道仪,往后 每晚看星我都是要看那个星直接扭时角的,非常轻松方便.当然,因为硬件精度的问题,以及人工操作的误差,适度的人手微调有时候也是要的。
人肉GOTO为何要分东西呢?其实不分也行,但我是把它门分开。从东到西时望远镜会反过来呀,本来个肚向下,现在到西时个肚向上,那样用不了的。但如果先把镜移到西水平,肚向下,那样看西半天只会往上走,肚一直保持向下。而且那样分东西,刻度盘也好容易看,只会往一个方向旋转,一系左,一系右。在从东到西的过程中,刻度盘是难最看的,也是最费时间搞清楚的。上下两组,虽然 我知道是北南半球用,但很容易不记得那个是北那个是南的。而且应该要转左还是转右,一时间也是很难看得出的。其实系好易眼花的一个过程。分开东西后,便简单直观多了。大可以不用理会上下左右的,反正镜子是一定要往上转。做多一次单星setup没什么的。
“PC屏幕位置微调法”
完成了以上的人肉GOTO后,基本上很轻松地便把该天体的位置缩到一个小范围,范围大小视呼赤道仪刻度的最小单位,以EQ3-II为例,是2度和10min . 这范围的误差其实是很大的,一个DSI-I 相机在600mm 焦距和100mm口径的望远镜配置下是约0.5度的视场。赤经10min也等于是(360/24/60*10)=2.5度 ,那么可以想像误差是在一个16倍DSI 四方范围的面积中,也就说该天体会在那个范围内。一个25mm目镜在那样的望远镜下是2度,和误差范围差不多,因此一般的深空天体直接用人肉GOTO法便能在目镜下看到它了。比如M42和M13那些,马上可以看到的。只要看到便肯定能把它拍下了。 但是,很多比较暗的天体,用目镜是看不到 !只能用照像机长时间暴光,那么如果我用DSI-I的话,我得扫完整个范围,而该范围是16陪的面积大小,等于其码要扫16次不同地方,那样做是不可能的。 因此,便要把照像机的视场扩大(4倍),使它能包主整个误差范围。以我的DSI为例,如果我加了一个0.25X,或者0.3X的reducer ,那么应该是差不多能包主了。那样放大倍数减少3.3倍(1/0.3=3.3),目标光亮也有多11倍。那么就很有可能可以在屏幕上直接发现该天体的位置了。当然该天体可能会很小,但只要能看到一点一滴,再把它移到屏幕中心位置,便可以把reducer拆下,按正常放大倍数进行余下的拍摄动作了。这种作法便谓之 “PC屏幕位置微调法”
MANDII 2010/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