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把星空還給寶貝-光害防制 => 主題作者是: Skyray 於 2015-12-22 04:57:11



主題: 人人做科研之三:踏遍香江 學生合製光害圖
作者: Skyray2015-12-22 04:57:11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12/21/ED1512210001.htm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12/21/ED1512210001.htm)

捐窿捐罅」測夜空光度 參與國際會議擬助建全球數據庫
人類身處的環境,包含天空、大氣、海洋及生態系統等等,涉及的科學元素都與生活息息相關。要就此進行研究分析,除依靠實驗室裡複雜的儀器外,也需要走到現場收集監測資料,公眾尤其是年輕學生的參與,是促進有關科研成果的重大推動力。
本港現時正推廣多個與環境相關的「公民科學」項目,其中香港大學牽頭的「香港夜空光度監察網絡」,邀請數以百計學生深入不同角落測量夜空光度,再結合固定的監測站展開研究,由此建構包括數百萬組資料的龐大光害數據庫,成功以科學語言具體描述香港光污染情況。負責的團隊更於今年8月獲邀參與國際天文聯會關於光害的會議,並計劃作國際性合作成立全球光害數據庫,以香港的數據及經驗,喚起更多人對光害的關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2015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定的「國際光年」,除了在能源和通訊科技的貢獻外,光對環境的潛在污染同樣是科學家關心的議題。在被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霓虹燈映照出維多利亞港的迷人夜景,但過量的照明同時影響夜空光度,令香港成為光害最嚴重的城市之一。香港大學物理系首席講師兼「香港夜空光度監察網絡」研究主任潘振聲介紹指,在光污染下,肉眼再難在夜空看到滿天繁星,亦會擾亂依賴日夜規律動物的生理周期,影響生態平衡。
為探究香港光污染的實況,「網絡」在9年前首次獲資助購入30部夜空光度測量錶,邀請中學生參與培訓其進行「公民科學」光害調查。潘振聲指,首輪計劃收集到全港近200個地點的光度數據,為科學分析奠基,「雖然我們一直知道維港兩岸最光、郊區較暗,但到底有多光、與新市鎮相差多少、以及為何會較光等,這些量化數據都非常有用。」
辦比賽擴大調查覆蓋範圍
「網絡」隨後再與包括學校、營舍等多個機構合作,於全港18個固定站設自動監測儀器,並藉無線網絡將數據傳回港大。潘振聲表示,其團隊曾製作出全港首個光污染分佈圖,也曾到中學舉辦光害工作坊及講座,並提供夜空光度測量錶予學生收集數據,又舉行中學生光污染研究比賽及攝影比賽,大大擴闊了夜空光度調查的覆蓋範圍,並能有效監察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光度變化,多年來已提供數百萬組光度數據;期望未來可作更全面的科學分析,包括夜空光度的地理分佈和時間變化的關係等。
潘振聲又提到,因應「國際光年」及星空觀測等問題,國際天文聯會(IAU)對光害議題也越見重視,其團隊今年8月便赴夏威夷參與聯會相關會議,與來自全球天文學家一同探討,並計劃與國際組織合作,成立全球光害數據庫,善用香港的經驗將數據於國際間分享,期望引起世界各地更多人關注。
關於光害的「公民科學」研究,一方面可協助政府及公眾以科學數據檢視室外照明狀況,進而判斷是否需要加強規管例如立法等,另一方面亦是為社會的科學氛圍及環保意識「播種」。
港人關注度雖增 仍憂下代「觀無星」
潘振聲指,近年年輕人對光污染的積極程度明顯增加,曾有一組熱情的學生,不辭勞苦親身先後踏足200個地點測光;亦有不少中學及大學生要求借用光度測量錶,以自行進行光害研究;另查閱「網絡」光害數據的市民也越來越多,成效不錯。而對學生來說,類似的「公民科學」或未必能對學業成績有直接幫助,但最重要是培養科學家的嚴謹精神及對環境的關顧。他又強調,本地光污染仍未有好轉,越來越多人擔心下一代將來香港的夜空不能看到星星,藉「公民科學」及早推廣及教育大眾,更是刻不容緩。

(http://www.wenweipo.com/loadImage.php?image_width=222&image_height=&image_filename=http://image.wenweipo.com/2015/12/21/a09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