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低重力卻能維持稀薄大氣,解開月球大氣起源:微隕石不斷轟擊 作者: peter 於 2024-08-07 10:34:09 低重力卻能維持稀薄大氣,解開月球大氣起源:微隕石不斷轟擊
https://technews.tw/2024/08/06/moon-isotope-ladee-ion-sputtering-impact-vaporization/ 月球雖然看起來凹凸不平、也缺乏可供呼吸的空氣,但它其實一直存在一層稀薄大氣(外逸層),長期以來科學家都對這項事實感到困惑。直到最近,科學家終於發現月球大氣補充來源:塵埃顆粒大小的微隕石不斷撞擊月球表面導致塵埃氣化,持續釋放至月球周圍空間形成稀薄大氣。檯面上來看,月球就是一塊繞地球運行、裸露在太空的簡單大石頭,不像地球有磁場抵擋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太陽風)直接撞擊大氣層、避免大氣流失或成分改變,月球磁場弱到幾乎可忽略不計,然而自 1980 年代以來,天文學家觀察到月球外圍瀰漫著一層非常薄的原子大氣,理論上稱為「外逸層」。 究竟磁場、重力都很弱的月球如何在太陽活動下一直維持住氣體?很明顯這些氣體隨著時間不斷補充。 在 NASA 月球大氣與粉塵環境探測器(Lunar Atmosphere and Dust Environment Explorer,LADEE)調查月球大氣層、表面條件及環境對月球影響後,科學家發現 2 種太空風化過程:「衝擊汽化」、「離子噴濺」是塑造月球外逸層的原因,前者是來自太空的隕石撞擊月表,後者為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撞擊月表並向原子傳遞能量,導致原子被拋入外逸層。 根據 LADEE 數據,這兩個過程似乎都發揮一定影響力,隕石雨期間我們在月球大氣看到更多原子,但當月球被遮擋,大氣原子也會發生變化,於是研究人員想確定哪個過程主要負責維持月球大氣層。 為此,團隊進一步分析阿波羅任務期間收集的月球土壤樣本,從中分離出鉀、銣 2 種揮發性元素,意即它們很容易因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而揮發;此外,撞擊汽化、離子濺鍍將不同同位素拋入月球大氣的效果不同,較輕鉀、銣同位素更可能懸浮於外逸層,較重同位素則落回月球表面,因此只要觀察月球土壤的鉀、銣同位素含量,便可揭示哪一個過程占主導地位。 分析表明,土壤樣本主要含鉀、銣較重同位素,表明撞擊汽化是原子上升形成月球大氣的主要過程。研究人員發現,70% 外逸層由隕石撞擊與撞擊汽化產生,另外 30% 由太陽風和離子濺射過程產生。 這項結果除了讓我們更理解月球大氣層,也能套用在太陽系其他天體如:小行星、其他衛星的樣本檢測,未來科學家還會持續推出各種樣本返回任務。 新論文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cience/1441249.htm 主題: 回覆: 低重力卻能維持稀薄大氣,解開月球大氣起源:微隕石不斷轟擊 作者: peter 於 2024-08-12 08:33:41 https://tam.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EF86D8AF23B9A85B&sms=F32C4FF0AC5C2801&s=E06FFB8B727BC9C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