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銀河系內最貧鐵恆星SMSS J160540.18-144323.1 可能是宇宙第一批恆星的孩子 作者: peter 於 2019-08-06 09:39:54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875531.htm
通过对其铁含量的观察显示,这颗恒星已经有130亿年的历史了。 据悉,恒星越老,其含有的铁元素就越多。就目前这颗新发现的恒星而言,其金属含量低得令人难以置信,这表明它很可能是在宇宙诞生后不久形成的第二代恒星。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Thomas Nordlander博士在声明中说道:“这颗极度贫血的恒星很可能是在大爆炸后几亿年后形成的,它的铁含量比太阳低150万倍。” 主題: 回覆: SMSS J160540.18–144323.1 很老的紅巨星 第二代恒星 作者: peter 於 2019-08-11 22:05:23 銀河系內最貧鐵恆星離地球 35,000 光年,可能是宇宙第一批恆星的孩子
https://technews.tw/2019/08/06/smss-j160540-18-144323-1-iron-star-milky-way-early-universe-stellar-population/#more-495807 恆星按照年齡、化學物質組成、空間分布與運動特性等特徵,可分成第一星族、第二星族和理論上的第三星族,第一星族恆星包含一定數量比氦重的重元素(天文學通稱為「金屬」),來源為上一代恆星經超新星爆炸、或行星狀星雲物質擴散的過程,我們的太陽即屬於第一星族。 第二星族恆星的年齡比第一星族大上許多,形成於大爆炸之後,重元素含量少(所有重元素都要靠前幾代恆星不斷經歷超新星爆炸、重生、爆炸的過程累積),因此也缺乏構成行星的元素,通常周遭不太有行星環繞。 至於理論上的第三星族星誕生於大爆炸後不久,除氫、氦以及微量鋰外,不含任何重元素,天文學家推測它們非常巨大且短命(只有數百萬年),迄今仍未發現這一星族的恆星。 目前我們已知宇宙最古老的恆星是「HD 140283」,別稱「瑪土撒拉星」(Methuselah star),距離地球約 190 光年,普朗克衛星觀測資料測定宇宙年齡為 137.98 ± 0.37 億年,鐵含量低於太陽 1%,但由於非完全不含金屬,因此分類仍屬於第二星族。 銀河系內鐵含量最低的恆星 而由 ASTRO 3D(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All Sky Astrophysics in 3 Dimensions)天文學家 Thomas Nordlander 領導的團隊,如今發現了銀河系內最缺鐵的恆星「SMSS J160540.18-144323.1」,距離我們約 35,000 光年遠,雖然不是至今發現最老的恆星,但卻能揭開宇宙第一批恆星的祕密。 利用賽丁泉天文台(Siding Spring)的 SkyMapper 望遠鏡分析表明,SMSS J160540.18-144323.1 恆星鐵含量比例只有 1/50,000,000,000,比太陽的鐵含量低 150 萬倍,好比奧運游泳池裡的一滴水。 團隊認為,SMSS J160540.18-144323.1 恆星就是第三星族星爆炸後誕生的第一批孩子,而經歷超新星爆炸的那顆第三星族母星,質量可能只有太陽 10 倍,且爆炸威力不大,所以只有少量鐵逃脫出來,與周遭大量輕元素重新結合形成 SMSS J160540.18-144323.1 這顆恆星──最年老恆星退役,宇宙開始迎接新世代恆星。 在此之前,銀河系內貧鐵恆星的紀錄保持者為 2MASS J18082002-5104378 B,鐵含量比太陽少 11,750 倍。 Thomas Nordlander 表示,宇宙第一批所有恆星都不可能存活至今,但它們死亡後再孕育出的第一代孩子──比如 SMSS J160540.18-144323.1 這顆紅巨星,能幫助科學家了解父母恆星的種種樣貌。 新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Letter)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43120/traces-of-one-of-the-oldest-stars-in-the-universe-found-inside-another-star/#more-143120 已知宇宙最古老的恆星是「HD 140283」,別稱「瑪土撒拉星」(Methuselah star),距離地球約 190 光年,普朗克衛星觀測資料測定宇宙年齡為 137.98 ± 0.37 億年,鐵含量低於太陽 1% =>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19169.0 主題: 回覆: 銀河系內最貧鐵恆星SMSS J160540.18-144323.1 可能是宇宙第一批恆星的孩子 作者: peter 於 2020-05-21 12:15:00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00521/35232184.html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又發現一顆古老恆星,它距離地球3.5萬光年,是一顆紅巨星,被命名為SMSS J160540.18–144323.1,它的鐵含量是銀河系所有分析過的恆星中最低的。 這意味著它是宇宙中最古老恆星之一,可能是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第二代恆星。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天文學家托馬斯·挪德蘭德爾(Thomas Nordlander)解釋稱,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貧血恆星,可能形成於大爆炸之後的幾億年,其鐵含量僅是太陽鐵含量的150萬分之一。 我們之所以判斷它是一顆古老恆星,是因為宇宙形成較早期幾乎沒有金屬,第一批誕生的恆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它們的質量很大,溫度很高,壽命非常短暫,這些早期恆星被稱為「第三種群恆星」,之前科學家從未觀測過。 恆星的「動力」來自核聚變,即較輕元素的原子核結合在一起產生較重的元素,在較小恆星中,主要是氫與氦發生聚變,但在體積較大恆星中,例如:「第三種群恆星」,聚變過程能形成矽、鐵等元素。 當這些恆星在猛烈的超新星爆炸中結束生命時,會將一些重元素噴射至宇宙,當新的恆星誕生時,就會吸收這些重元素,因此恆星的金屬含量是判斷其形成時期的重要依據。例如:我們掌握到太陽的金屬含度,可推測它是大爆炸之後大約第100代恆星。 但是我們在銀河系中發現其他金屬含量較低的恆星,從而證明它們是宇宙早期誕生的恆星,例如:2MASS J18082002–5104378 B,該恆星是之前較低金屬含量保持者,僅占太陽金屬含量的11750分之一。 相比之下,最新發現的SMSS J160540.18–144323.1金屬含量僅占太陽金屬含量的150萬分之一。「第三種群恆星」不可能倖存太長時間,但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後期形成的恆星揭曉它們的秘密。 研究人員認為,將金屬元素傳遞給SMSS J160540.18–144323.1的恆星形成於宇宙初期,其質量相對較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0倍,它的質量足以產生一顆中子星,之後經歷了強度較弱的超新星爆炸。 超新星爆炸可以觸發一次快速中子捕獲過程,這是一系列核反應,原子核與中子碰撞,合成比鐵更重的元素。沒有明顯證據表明這些元素存在於恆星中,這可能意味著它們被死亡不久的中子星捕獲,但是沒有足夠的鐵元素逃逸,被併入SMSS J160540.18–144323.1恆星的形成過程。 很可能SMSS J160540.18–144323.1是第二代恆星中最早的成員之一,伴隨著它逐漸衰亡,將演變成一顆紅巨星,意味著這顆恆星的生命周期即將結束,在進行氦聚變反應之前,它將耗盡最後的氫。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主題: 回覆: 銀河系內最貧鐵恆星SMSS J160540.18-144323.1 可能是宇宙第一批恆星的孩子 作者: peter 於 2024-05-17 08:40:46 https://scitechdaily.com/hidden-in-the-halo-mit-researchers-discover-the-universes-oldest-stars/
https://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262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