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6-10-01 16:32:58



主題: 在新生恆星Elias 2-27 周圍發現 外觀呈旋臂特徵的塵埃盤正環繞它
作者: peter2016-10-01 16:32:58
ALMA望遠鏡在新生恆星Elias 2-27 周圍發現,外觀呈旋臂特徵的塵埃盤正環繞它
令人"驚豔"的旋臂特徵由密度波造成──盤中的重力擾動造成大旋臂。這特徵看起來就像螺旋星系,只是尺度小很多。
以馬克思普朗克電波天文研究所Laura Perez為首的團隊,在Science期刊發表新論文,認為ALMA觀測成果首度取得直接證據,證實原行星盤上有密度波。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ASIAA)

http://www.space.com/34241-newborn-star-found-spiral-arms.html
http://astronomynow.com/2016/10/01/protoplanetary-discs-spiral-arms-embrace-young-star/

(http://astronomynow.com/wp-content/uploads/2016/09/spiral_density_waves_prototplanetary_disc_1200x900.jpg)


主題: 回覆: 在新生恆星Elias 2-27 周圍發現 外觀呈旋臂特徵的塵埃盤正環繞它
作者: peter2016-11-01 12:49:26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587
ALMA望遠鏡在新生恆星Elias 2-27 周圍發現了外觀呈旋臂特徵的塵埃盤正環繞新生恆星轉動,令人驚豔的「旋臂」特徵是由密度波造成──盤中的重力擾動造成大旋臂。這特徵看起來就像螺旋星系,只是尺度小很多。

  由馬克思普朗克電波天文研究所Laura Perez主導的團隊在Science期刊發表新論文,認為ALMA觀測成果首度取得直接證據證實:原行星盤上有密度波。

  先前天文學家已有注意到,原行星盤表面上有清晰的旋臂狀特徵出現,但這些旋臂的形狀是否也深入到盤的表面以下則未知;在原行星盤盤中間的地方,是行星形成的場所。這次ALMA在首度完成深入至盤面中層的探測後,確實發現很清楚的由密度波所造成的旋臂形狀的印記。

  在ALMA觀測中,緊鄰恆星的地方發現的是熟悉的表面平滑的塵埃盤,這部分延展到比太陽系裡海王星軌道還遠的地方。超過平滑區以後,可以發現一道窄窄的環,環裡塵埃量明顯較少,暗示行星正在形成。從這道塵埃量較少的缺口的外側開始向外延伸,兩條很大的旋臂,一直拉到距離中央恆星100億公里外的地方。 在離中央恆星這麼遠的距離以外發現密度波,對行星形成理論帶來相當意義。行星形成標準模型猜測,行星的形成是由許多小小微行星因重力聚集而開始,在盤外側,微行星數量稀少的情況下,重力不穩定可能也會直接導致行星形成。此次ALMA觀測取得旋臂狀密度波圖像,可以視為該過程實際正在發生的直接證據。

  Elias 2-27位在蛇夫座恆星形成區,和地球的距離是450光年。雖然本身質量只有太陽的一半,但他卻擁有不常見的大質量恆星盤。估計其年齡還不到1百萬歲,仍包覆在母分子雲裡面,所以,可見光的望遠鏡難以觀測它
 

(http://tamweb.tam.gov.tw/v3/tw/item_img/2016_4th/160929_16cb04b.jpg)

 圖說:為了探討環繞在新生恆星Elias 2-27 周圍的原行星盤,ALMA 的新觀測深入到蛇夫座恆星形成區之中,天文學家發現這個盤上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旋臂特徵,這些特徵是由盤裡面的重力擾動──密度波──所造成。Credit: L. Pérez (MPIfR), B. Saxton (NRAO/AUI/NSF), ALMA (ESO/NAOJ/NRAO), NASA/JPL Caltech/WISE Team

  形成這些特徵的原因目前仍難確定,有可能是新形成行星和原行星盤之間的互動,有可能是盤本身的大質量引起的重力不穩定。總共有好幾種驅動勢力,讓場景看來頗為混亂,ALMA下一階段緊接著有幾個大規模計劃將展開,其中之一便將針對此案例和其他類似案例加以深入剖析,結果可望令天文學家更瞭解,最後,究竟這好幾種勢力怎麼合力形成了──像我們太陽系這樣的多行星系統。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論文篇名為:“Spiral Density Waves in a Young Protoplanetary Disk” by L. Perez et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