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新的理論 木星 大航向模型(Grand Tack) 作者: peter 於 2011-09-19 16:26:55 大航向模型(Grand Tack)
http://tamweb.tam.gov.tw/bew/TW/content.asp?mtype=c2&idx=631 木星 大航向模型 木星在離太陽約3.5AU的地方形成的, 一邊繞太陽公轉、一邊逐漸被拉向太陽內側 直到離太陽約1.5AU之處為止—這個地方 土星也在形成後不久被流動氣體拉著向太陽靠近。當這兩顆巨型行星靠得夠近時,它們命運變成永久相連。當這兩顆行星之間的所有氣體都逐漸清空後,向太陽靠近的行動也停止,甚至逆轉行程,一起逐漸向外旋出,直到木星抵達它現在離太陽5.2AU之處;而此時的土星離太陽則約7AU 還沒抵達最後棲身的9.5AU之處。這些運動耗時數十萬年到數百萬年之久 地球和金星則可能是在1AU以內 物質比較豐富的地方形成,所以才會比火星大得多。 原本火星比金星和地球還遠,應該有更多造星材料可以讓它長得比較金星和地球還大的。但當木星待在太陽系內側時,將附近的物質向四周散射開來,超過1AU左右的物質都消散掉了,使得在1.5AU附近形成的火星沒有材料可以繼續壯大,這才讓火星變得如此瘦小; 至於天王星 和海王星的 看 尼斯模型(Nice model) http://en.wikipedia.org/wiki/Nice_model 研究稱天王星和海王星歷史上曾換位- Desch在研究中利用了所謂的Nice模型,模型通過假定巨行星的形成位置比當前的情況更加接近,從而較好地解釋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更遠的庫珀帶的一些方面,比如,它認為海王星形成時的軌道半徑隻有現在的一半 顯然,Nice模型所描述的太陽系品質分佈比“下限品質太陽星雲”要更加緊湊。通過將總品質分佈到Nice模型預測的行星原始軌道上,Desch發現,隨著距離太陽的遠度增加,除了在距太陽較遠的某處密度會劇烈下降,太陽星雲的表面密度平穩變化。儘管這一改變只有行星品質的百分之幾,但只有天王星和海王星確實易位過才能發生。Desch說,“除非海王星在形成時比天王星距太陽更近,要不然無法得到完全平滑的變化曲線。” 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9%98%B3%E7%B3%BB%E7%9A%84%E5%BD%A2%E6%88%90%E5%92%8C%E6%BC%94%E5%8C%96 ==> 不過 為何沒人認為 火星 水星 是 木星 土星的 衛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