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焦如何導星?

<< < (4/4)

Daniel Guo:
引用自: peter 於 2017-04-10 10:19:54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59&topic=11729.new#new

長焦下視野內亮星比較少

但是因為長焦因為重力 會有非同步變型 , 形變會導致成像中的星點輕微移動從而被導星檢測到,但這不是實際的跟蹤誤差,
 僅僅是導星鏡的形變而已。如果修正的話反而會帶跑主鏡 產生脫線 , 非同步形變會由於焦距延長而放大,所以對長焦產生的影響更顯著。
,  OAG就共用了主鏡光軸 所以長焦比較多人使用 OAG


導星鏡不需要和主鏡一樣長焦. 一般 50mm/60mm f/4 配上小像素的CMOS, 就可以達到比視寧度好的導星精度, 因此導星鏡片一般不會有形變的問題.

但連接導星鏡和主鏡的機構, 以及導星鏡筒等部位, 容易有differential flexure, 也就是不同部位晃動幅度不同的問題. 雖然可以用加強結構來降低晃動, 但很難根除, 因此長焦常用OAG導星.

peter:
fb  一些討論 

好像一般選 1:5  比  ,  折返類  還有 非同步變形 震盪問題


https://blog.xuite.net/abracad100/twblog/111631840-%E5%A6%82%E4%BD%95%E9%81%B8%E6%93%87%E5%B0%8E%E6%98%9F%E9%8F%A1%E7%9A%84%E6%96%B9%E6%B3%95

你不需要一個太長焦距的導星鏡,特別是如果你用的是自動導星。太大的「放大率」時,你的自動導星器就會追逐seeing、風與赤道儀的誤差。因此,用8公分的短筒或是wo66,不失為一個好的導星鏡。長筒版本就稍嫌過度些。有同好是使用C90的馬克斯拖夫鏡+減焦鏡,他也獲得蠻好的導星效果。

舊的經驗法則是當用底拍來攝影時,導星鏡至少要主鏡系統的1/2,且當手動導星時,你需要它等於或是優於你的主鏡系統。你也不要導星誤差高於導星的寬度,以免星點拖線。

 但當CCD在業餘天文同好中流行時,這個法則就如底片般快速的消失。

 大多的天文攝影者會買兩倍主鏡焦距長的導星鏡。可以攝得不同焦距與影像量度的能力,會給與很大的versality,意謂著你可以訂做你的行程為兩個狀況,及/或天體。因此,通常建議就買一支高品質、短焦的apo來作導星鏡,它也可以用來拍像m31、銀河那樣的大物體,或是也可以用在風大影響長焦影像太多的夜晚。

只是也發生一個現象:用良好赤道儀的話,即使用到像pecial borg這樣的小導星鏡也可以導星成功,所以記住:導星的第一個基本,就是赤道儀的本質要良好,赤道儀本質良好,幾乎隨便導都準確。

然而沒有良好赤道儀的同好也不必氣餒!就是多學一下如何調整赤道儀和導星參數而已。照以上的文來說,經濟上不許可的,就買8公分短焦的來導就可以,口徑大就很容易找得到導星,不必再動到粗微調。

而導星鏡的架設,還是以雙環為最穩固!但也是較難調整的一種方式。不過這種其實也不會多難調,就是有時候要用手小扶一下鏡筒,多練習一下,就會覺得也是蠻好用的。

用微調的微動雲台,特別是有彈簧式的要小心彈簧支撐會有微量的移位。有的久而久之,要多檢驗一下是否有鬆馳的現象。

主要還是要看導星時跳的數值而定,通常無論使用怎樣的焦距,最好都能控制到可以穩定的定住不動而沒有修正是最理想的,這就端看個人對對極軸、調整平衡、調整馬達與齒輪的咬合....還有一點我之前發現的:齒輪間上點潤滑油,還真的是有差!導星時noise也比較少,也平較平順些,可能它的黏稠性多少抵消一些震動,齒輪金屬間的摩擦力而更為平順吧!



https://agenaastro.com/selecting-a-guide-scope-and-autoguiding-camera-for-astrophotography.html

peter:
https://blog.xuite.net/abracad100/twblog/111631875-%E6%9C%9B%E9%81%A0%E9%8F%A1%E8%87%AA%E5%8B%95%E5%B0%8E%E6%98%9F%E5%88%86%E6%9E%90%E2%85%A1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11729.0

導覽

[0] 文章列表

[*] 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