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中国版Space X ??
中国版Space X ??
2024-04-27 03:51:42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中国版Space X ??  (閱讀 2618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72



« 於: 2016-11-14 19:16:11 »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557657.htm

这是Space VR创始人Ryan Holmes构想中的未来消费场景。10月31日,正值珠海航展召开前夕,这位美国创客来到珠海,展现他的商业计划。对他来说,中国不仅有对消费航天黑科技兴趣浓厚的中产阶层,而且还有潜在的合作机会——Space VR上百个小飞行器进入太空,很可能需要中国的长征火箭。

在Ryan Holmes的家乡美国,Space VR早已宣布搭乘Space X的“猎鹰-9”火箭上太空的计划。现在,中国的火箭正摆出“抢生意”的态势,试图从全球商业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伴随商业领域的增长潜力,加之国家政策的鼓励,原本由政府主导的航天产业,正在逐步走向大众,逐渐变成一门真金白银的生意。

这股商业航天运动,进场的有火箭商业化运作的国家队,有资本雄厚的上市公司,也有海归极客组建的民间团队。这些企业采取多种火箭型号搭配、重复使用等策略,筹划低成本的“太空速递”网络;同时推动航天技术在商业飞行服务、卫星运营、地面游乐园等场景中的应用,试图延长盈利链条。

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3353亿美元,其中76%的份额为商业航天领域。在全球万亿级别市场的较量中,中国的“Space X”们,将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版“Space X”崛起

对Ryan Holmes这样的太空极客来说,Space X是目前理想的合作伙伴。2015年以来,若干次陆上和海上可回收试验,这家美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名震全球,以“廉价火箭”强势搅局商业航天市场。凭借低成本优势,Space X的爆款火箭“猎鹰-9”已拿到未来五年全球38个发射合同,其中的24个都来自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令人更加惊奇的是,Space X的创始人马斯克还在今年9月份发布“火星殖民”计划,这也意味着Space X还要做更多的 “太空穿梭巴士”生意。同样在2016年的美国,Blue Origin公司第四次成功测试可重复使用的火箭“New Shepard”,而轨道ATK公司的“天鹅座”货运飞船将首台商用3D打印机送往国际空间站。

“Space X等明星公司的出现有里程碑式意义。”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说,“无论是商业运作还是大众消费,市场都对航天科技有所需求,但一直以来成本的障碍较难突破。Space X实现低成本运营,让压抑的航天商用需求得到大规模释放。”

他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航天的商业应用全球十几年来都在探索,但Space X的出现验证了许多应用场景的可能性,加速了全球探索的进程并且鼓动更多人进场。

这背后是巨大的市场。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航天报告》,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3353亿美元,其中76%的份额为商业航天领域。也就是说,全球的商业航天市场,至少超1.72万亿元人民币规模。按照市场的逻辑,随着低成本、多应用场景的Space X们的出现,商业航天的蛋糕极有可能继续变大。

航天技术领先的中国,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2016年,“航天国家队”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先后在2月和10月成立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航天火箭公司”)与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火箭公司”)。

这两家企业将提供“快舟”系列和“长征”系列火箭,均被视为中国版“Space X”。与此同时,被媒体称为中国版“Space X”的“民间队”至少还有One Space(零壹空间)、珠海上市企业欧比特。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唐国宏表示,在航天技术逐步成熟、市场应用需求多样的情况下,中国航天产业将走出从服务国家任务为主的“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大众消费、商业应用场景“开放融合”的状态靠近。

这事实上也是政策设计倾斜的方向:商业航天被当做经济新常态下提振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火箭”。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中,重点工程之一即为“商业航天产品发展工程”,包括商业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及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线;而在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及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维护服务等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都与商业航天密切相关。2016年8月发射的卫星“墨子号”,被业界视为中国率先布局量子通信商用的“大手笔”。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做航天生意的中国版“Space X”不断涌现。

中国版“猎鹰”——长征五号

火箭发射运载服务,几乎是所有航天商业应用场景的起点,也是目前商业航天需求最旺的蛋糕。极少人能想到,中国航天产业与Space X的较量,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了。

在珠海的一场演讲中,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美洲部总经理司源提到一段“历史轶事”,2008年到2011年,美国三大卫星运营商组成联盟游说该国政府,希望政府进一步开放商业发射市场。彼时,中国的长征火箭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极有可能收获美国人的发射订单。但Space X在2012年发射卫星,“(游说政府的)声音基本上没有了”,前述卫星运营商之一的SES直接选用了Space X的火箭。

司源形容SES对Space X的青睐近乎疯狂。低成本不是商业火箭竞争的唯一要素,但会让竞争优势更为明显。Space X凭借低成本掌握了赛跑的主动权,中国企业要真正“叫阵”,需要怎么做?一个参考答案是,用低成本对抗低成本。

中国火箭公司总裁韩庆平表示,降成本是该公司商业应用研发的重点方向。它的好处是能刺激需求,把市场规模做大。

中国火箭公司对省成本的策略细化,显得比Space X等海外民营企业丰富:研发可回收火箭还是中远期的计划,该公司近期想要做的,是利用拥有的多种型号火箭,搭建起通向太空的物流网络。据韩庆平介绍,类似平时市民坐网约车可选不同型号的车辆,用户可选择个头不一的四种火箭“太空车”向太空输送卫星。即使同一款火箭“太空车”,用户也可选择为单一客户专属服务的“太空专车”、一箭多星的“太空班车”和利用剩余运载能力的“太空顺风车”。

这也就是说,相比于型号较少的Space X,多种车型任君选择的中国火箭公司能通过不同发射方案的选择搭配,获得低廉的价格。

但再大的车也有载不动的货。前述的“太空车”方案中,最大载重是7.6吨(近地轨道)和5.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与世界主要的商业发射火箭还有差距,例如“猎鹰-9”的运载能力已更新为22.8吨(近地轨道)和8.3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72



« 回覆文章 #1 於: 2018-10-30 12:31:16 »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31311.0


可回收火箭试验 linkspace

深圳市翎客航天技术有限公司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