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523881.shtml由中鋼集團教育基金會與聯合報主辦的「青春路上~與大師相遇」講座,邀請台大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孫維新,與前鎮高中師生分享「遠距天文觀測的新發展~從墾丁到西藏」。驚險的西藏之行,堪稱是一趟和死神擦身而過的旅程。
孫維新指出,遠距天文觀測,可從台灣各地控制墾丁的望遠鏡,提供一個無遠弗屆的學習環境,未來更可進行跨國觀測。「甚至可以在前鎮高中,就控制洛衫磯夜空的觀測。」
孫維新帶著師生前進墾丁天文台,白天親近海洋,晚上觀察星空;尤其看到落日沒入海平面前一瞬間的「綠光Green Flash」,深深感到大自然的無窮奧祕。
不過科學研究層級的天文觀測,還是需要到高山上才能進行。鹿林前山天文台位於玉山國家公園邊上,海拔2862公尺,由中央大學興建管理。山上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連黃鼠狼都到天文台和觀察員湊熱鬧!
孫維新指出,台灣整體環境太過潮濕多雨,地質不穩定,於是和大陸國家天文台合作,2004年起進行青藏高原天文台選址及建站十年計畫。勘查的台址分別是新疆的卡拉蘇(Karasu),和西藏的物瑪(Oma)。
一個優良天文台址的氣候條件,包括了:晴夜數高,每年大於250夜;大氣透明度高,無汙染;夜空亮度低,無光害;水氣低,對紅外線吸收低;視寧度良好,星像銳利且穩定。綜合以上考量,「青藏高原成為北半球,最後一個適合安裝世界級大型光學與紅外望遠鏡的地點!」
孫維新指出,在博士姚永強及王俊杰的努力之下,2007年8月,北京3.7米天線驗收及測試完畢;西藏4.5米天線及相關設備於衛星設備公司點交完畢。已經可與台北陽明山衛星通訊中心進行衛星視訊連線,訊號良好,傳輸過程穩定。
2008年1月,孫維新帶著學生再踏上西藏天文台設址處,這趟旅程數度與死神擦身而過。一行人從台北抵達海拔3600公尺的拉薩,沒有休息,就直接轉往3900公尺的日喀則,結果高原反應讓大家晚飯後就開始狂吐。到了海拔4500公尺的桑桑,戶外、室內都是零下十幾度,苦不堪言。然而溫度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心臟每分鐘跳100多下,才是最痛苦的負擔。
「青藏高原的星空,之亮、之密!」孫維新說,無比璀璨的星空,成為辛苦旅程中的小小慰藉。再轉往措勤、改則時,必須借助氧氣,最後終於到了物瑪。回返獅泉河,在惡劣的路況下,司機以百公里的時速飆著,爆胎翻車,孫維新兩膝陷入冰溝,瞬間成了冰人。經歷重重險阻,回到北京轉機時,恍如隔世。
在生動的演說中,學生們彷彿和孫維新共同經歷這趟青藏高原「天地之旅」。他提醒大家要敬畏自然,大自然提供了多面向的教育。「文明」只是一種假象,存在於「都市」的邊界內,跨到了這個邊界之外,大自然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人不是萬物之靈,而是萬物之一,和萬千生物共同分享這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