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beta.com/articles/tech/588084.htm1987年,天文學家在銀河系附近的一個小型星系中觀測到一次超亮的超新星爆發,其瞬間釋放的能量超過太陽的一億倍。而現在,為了慶祝這項發現三十周年,美國宇航局對外發布了關于此次超新星爆發令人驚嘆的最新數據。
1987年,天文學家在銀河系附近的一個小型星系中觀測到一次超亮的超新星爆發,其瞬間釋放的能量超過太陽的一億倍
這顆超新星代號SN 1987A,其可能是400多年來爆發的最明亮的一次超新星事件。在此次發布的數據中,包括一些非常壯觀的圖像、視頻和3D立體模型,從而讓我們對于超新星SN 1987A能夠有前所未有的了解。自從三十年前被首次發現至今,已經有一系列的觀測設備對這顆超新星進行了觀測,其中包括哈勃空間望遠鏡、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以及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等等。SN 1987A位于南天的大麥哲倫星云,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這個超新星也是數百年來人類觀測到的距離最近的超新星。
SN 1987A位于南天的大麥哲倫星云,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這個超新星也是數百年來人類觀測到的距離最近的超新星
自從三十年前被首次發現至今,已經有一系列的觀測設備對這顆超新星進行了觀測,其中包括哈勃空間望遠鏡、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以及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等等
羅伯特·柯什納(Robert Kirshner)是來自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他表示,對于SN 1987A長達三十年的觀測非常重要,因為它向我們展示了恒星演化最后階段的圖景。借助這些數據,天文學家們發現這顆超新星已經越過了一道非常重要的門檻:其釋放的沖擊波已經突破了在超新星爆發之前,在恒星生命末期所釋放出的,密度稍高的物質環的范圍。這一事件是當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高速沖擊波,與此前在紅巨星階段恒星釋放的,運動速度稍慢的氣體環發生碰撞時產生的現象。
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對于超新星沖擊波與物質環碰撞之后所發生的事情卻知之甚少。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卡里·弗蘭克(Kari Frank)是這項利用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開展對SN 1987A超新星研究的首席科學家。他指出:“關于這一階段的細節情況,將讓天文學家們對于恒星演化的最后階段,包括恒星如何死亡的情況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類似這樣的超新星爆發將孕育新一代的恒星和行星。恒星和行星是由富含碳、氮、氧和鐵等元素的星際氣體和塵埃云冷凝形成的。這些元素都是構成生命的必要物質,而它們都是在恒星的內部核反應過程中形成,并在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中散布到宇宙各處的。隨著超新星殘骸體不斷的膨脹,這些物質逐漸稀釋在宿主星系的內部。研究人員認為,對超新星開展研究,將讓我們對于這一過程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顯示,圍繞這個超新星的氣體環在可見光波段發光,其直徑大約有一光年。這一結構至少在恒星爆發之前2萬年左右就已經存在了。而爆炸過程產生的紫外線加熱了內部氣體,使其在數十年后也開始發光。
現在,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圖像中所展示的光環內部結構已經逐漸擴展到大約半光年左右的直徑,并且在這個超新星殘骸的中心區域還能觀測到大約兩塊物質團塊,它們兩者之間正在以每小時2000萬英里(約合3200萬公里)的速度相互遠離。
1999年到2013年之間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觀測數據顯示,不斷膨脹中的物質光環X射線輻射正在逐漸增強,這可能正是由于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沖擊波抵達,沖撞并突破此前圍繞恒星的物質環所產生的結果。但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這種增亮過程卻已經開始逐漸停止。而從2013年2月到2015年9月之間的數據則顯示,整個超新星在低能X射線波段的能量釋放基本上保持了穩定水平,未觀測到進一步的升高。天文學家們據此認為,這表明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沖擊波已經抵達了物質密度更低的區域,超越了之前圍繞恒星的物質環區域。另外,從2012年開始,天文學家使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開展觀測,結果顯示,在這個富含各種元素的氣體云團中正在冷凝出大量的細微顆粒。這項發現表明,宇宙中早期的塵埃物質可能也是以類似的方式產生的。目前研究組正在開展進一步工作,搜尋此次超新星爆發后留下的黑洞或中子星,這是恒星死亡之后留下的致密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