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观测发现小行星也有“长尾巴”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6/278668.shtm这颗名为P/2010 A2的小行星于2010年被发现,直径约150米,尾巴长度达10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和月球距离的3倍。由于小行星通常没有尾巴,研究人员最初误认它是一颗彗星。
研究人员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后续观测发现,这颗小行星的尾巴不像彗星尾巴由冰和灰尘构成,其主要成分是砾石和灰尘,并且在小行星带中运行,因此最终确认它是一颗小行星。
研究人员拉贾戈帕6月3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此前对该小行星的观测中,其尾巴长度超出普通望远镜窄小的视场,于是我们使用广角成像器拍摄超高质量图像,让我们极其意外的是,其长度甚至超出了广角成像器视场。”
科学家推测,小行星形成长尾巴,原因可能是另一颗直径3到5米的小行星砸入P/2010 A2的内核,导致大量砾石和灰尘散出;也可能是小行星自转加快,导致内部分裂散发出大量物质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3/6/2013641327147620.jpg)
![](http://sci.esa.int/science-e-media/img/da/heic1016a_screen.jpg)
2010 年時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67/n7317/full/nature09456.html![](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67/n7317/carousel/nature09456-f1.2.jpg)
哈柏找到P/2010 A2是由小行星撞擊形成的證據
http://tamweb.tam.gov.tw/news/2010/201002/news2010020301.htm經哈柏於1/25與1/29觀測後,拍攝到核心附近有X型的碎片分佈,以及分佈其後的碎片流跡,一般的彗星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顯示這的確是一場因2顆小行星迎面互撞所造成的事件。雖然天體密佈的小行星帶中一定不乏小行星互撞的狀況,但這卻是天文學家首度直接目擊這樣的事件。
哈柏以3號廣角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WFC3)觀測這顆小行星時,它距離太陽約3億公里及1億4000萬公里。根據哈柏的觀測資料,碎片主要由灰塵與碎石所組成,缺乏氣體,推測應是近期才從核心拋出的。原本散成一片的碎片,一部分受到太陽陽光的輻射壓影響而被反向推回,形成像是彗尾一樣的帶狀,而這個帶狀塵埃中也因輻射光壓的影響出現直線狀條紋。至於碎片中有許多同步移動的塵埃團,很可能來自不可見的微小天體。此外,P/2010 A2的主要核心直徑約140公尺,核外有一圈塵埃環,類似彗星的天體從未出現這種現象過。